人工智能,正在重新設置這個時代的話語表達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人工智能博弈論”的大合唱中。杰瑞·卡普蘭,作為人工智能人,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也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聲音,提供了一位人工智能與倫理學教授的獨特見解。
來到未來,請丟掉傲慢與偏見
一直以來,普通大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仍停留在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描述當中,受那些被加以塑造和美化的劇情影響,人們長期存在著“機器將像人類一樣聰明”的擬人化偏見。不勝枚舉的科幻“迷情”,使大部分人無從預判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真實影響。
對此,卡普蘭解釋道,“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并不相同,用計算機科學家艾茲格·迪科斯徹的話說,‘機器是否能思考,與潛水艇是否能游泳的問題很像’。幫你尋找約會對象的網站和幫你割草的機器人,它們的決策是否和你自己所做的一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會以你永遠都無法達到的速度和準確度以及更低的成本來完成這些工作。人工智能的本質其實還是一項核心技術,只有從實用的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才能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近來,人工智能領域持續爆發出震驚世界的新進展,這將會給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人類是否能在此風口抓住機會,優雅地完成轉型,還是將在這個過程中變得遍體鱗傷?這需要我們找準靶心,有的放矢。
人工智能著新科技的走向,賦予科技更多的正能量,但談到自動化,警報隨處可見。卡普蘭認為,人工智能終將打破平靜,并給社會帶來兩個顯著的基本問題:勞動力市場變革以及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加劇。若對此不尋求解決辦法、置若罔聞的話,將很難延續當下的發展速率,邁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
未來工作,需要技能跟上節奏
我們正處在不斷改變工作方式和篩選工作模式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出現大量失業潮的現象,有觀點針對這種現象進行反駁,認為提高的生產力會增加財富,并讓所有人都水漲船高地跟著受益,同時,新的工作會涌現出來,用來滿足人們新的增長需求。?
卡普蘭則認為,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變暖本質上是一樣的,即:事實不是重要的,節奏才是。?未來失業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缺少工作機會,而在于技能提升速度可能跟不上技術發展速度,也就是說,如果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快速發展,而勞動力的培訓方式卻沒有重大改變的話,那么技術改變的速度將會遠遠超過勞動者的適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