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家“干支通,全網聯”航空運輸服務網絡試點,鄂爾多斯機場持續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全面開展綠色低碳機場建設。2024年,鄂爾多斯機場啟動“零碳機場”科技示范項目,聚焦綠色能源、技術創新、智慧管理等領域,以二氧化碳冷熱工質為基礎,融合光伏發電、電池及地源井儲能和綜合能源管理等多重技術,構建“光儲充綠電+二氧化碳冷熱一體化+創新地源+新型空氣能+跨季節儲能+AI智算”供能體系,爭創國內首家具有科技示范意義的“零碳機場”。
項目預計每年節約煤炭8874噸,減少碳排放13184噸,減少SO2排放量97噸、NOx排放量26噸、顆粒物排放量43噸,較傳統模式節約能耗72%以上。
“光儲充”多能互補,保障綠色航站樓電力供應
鄂爾多斯零碳機場打造“光儲充”多能互補一體化綠電示范項目,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結合機場周邊土地優勢,建成裝機容量8MW的光伏電站,并配置2.93MW/11.7MWh儲能設備。不僅為機場航站樓提供了綠色安全的電力供應,還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實現了清潔高效用電。
二氧化碳冷熱一體化,開創能源利用新模式
創新采用二氧化碳冷熱一體化系統,替代傳統燃氣鍋爐和氟利昂制冷機組。利用CO2熱泵夏季制冷、高溫排氣回灌地源以及CO2熱泵冬季高效制熱性能的特性,通過耦合淺層地源井系統與CO2機組、光伏發電系統,將多余綠電轉化為能量儲存地下,并以熱量或冷流形式按需取用,實現了區域光伏儲冷熱電一體化功能以及地熱能、空氣能高效利用和冷、熱能跨季節儲存。
數字孿生智慧管理,賦能高效運營
以智慧機場高效建設與運營為目標,圍繞數字化、智能化推進能源管控系統項目建設,打造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管理平臺。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整合空間靜態數據和實時動態數據,平臺實現了能源系統的全面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三維數字化機場“一張圖”具備數據管理、可視化和空間分析能力,能夠快速加載海量數據并支持多業務系統的仿真與優化分析,為機場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綠色交通,推進機場運行電動化
圍繞“車輛電動化、設施綠色化、管理智慧化”三大方向,系統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以擺渡車、行李牽引車等高頻次作業車輛為重點推廣電動化。同步完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科學布局航站樓近機位、遠機位及維修區快充設施網絡,搭建分布式光伏車棚,推動新能源車型替換燃油驅動的地勤設備,提升機場場內電動車量占比。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優化車輛運行路線,降低空載率,并建立綠色采購標準和數據共享平臺,實現能源消耗與運行效率的精準監測。形成“零排放車輛+清潔能源網絡+智慧管控系統”三位一體的綠色交通生態,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樣板。
協同環境治理,踐行可持續發展
在機場周邊區域設置人工湖作為雨水收集設施,用于機場園林綠化,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機場餐飲商戶均設置隔油池并定期清理,減少油脂污染,保障城市排水系統正常運行,減輕污水處理負擔。持續開展簡裝降塑與塑料污染治理,制定并落實《鄂爾多斯機場航站樓(區)禁塑管理規定》,樓內商戶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禁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持續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宣傳禁塑理念及新技術、新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強化技術人才支撐,注入創新動力
聘請國內頂級院士專家團隊,深化與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組建專業團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技術創新與示范項目落地,為機場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和人才保障。
供稿:綜合處
原標題:鄂爾多斯機場:打造“零碳機場”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