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5G比4G輻射更強危害更大”的相關話題引起了一番爭議!對此,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彭木根表示,5G通信基站的輻射值很低,且為電磁輻射,距離越遠信號越弱,對人體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小編忍不住想說一句,都2025年了還有人相信這些謠言?!
網絡提速和基站輻射增值無關!反而是,通信基站數量越多,手機通話效果就越好,手機和基站之間產生的電磁輻射反而越小。所以,嚴格來講,4G和5G的輻射是可以忽略的!
近年來,我國5G領域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在技術、網絡建設、產業生態和應用創新等方面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2025年2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在“網絡發展新圖景成就展”開幕式上表示,我國已建成智能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全國所有地級市都已建成光網城市,5G基站開通數量超425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突破10億戶,成功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不僅如此,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等新型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布局,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880萬,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既然提到4G和5G了,那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下5G對比4G的應用優勢:
(一)速度更快
4G網絡的理論峰值下載速度一般可達100Mbps,在優化后的網絡中能高達數百Mbps。而5G網絡的理論峰值下載速度則達到驚人的20Gbps,是4G網絡的數百倍。
在實際應用中,一部1GB的電影在5G網絡下短短1秒即可下載完成,這在4G網絡下幾乎難以實現。如此高速的網絡,使得高清視頻流媒體播放、大型文件傳輸以及高帶寬要求的虛擬現實和在線游戲等應用更加流暢。
(二)延遲更低
4G網絡的延遲通常在30-50毫秒左右,對于大多數普通應用尚可接受,但在需要實時反饋的場景下,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就顯得力不從心。5G網絡的延遲則可降低到1毫秒以下,近乎實時的響應能力,為這些對延遲要求極高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自動駕駛中,5G的低延遲能確保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間實時通信,大幅提升駕駛安全性和效率;在遠程醫療中,醫生借助5G網絡可實現高清視頻通話和實時
數據傳輸,從而更準確地診斷病情并制定治療方案。
(三)連接密度更大
4G網絡在單位面積內支持的設備連接數量相對有限,而5G網絡每平方公里可支持數百萬個設備連接。這一特性使5G網絡在物聯網領域優勢盡顯,無論是智能家居中的各類智能設備,還是工業自動化中的大量傳感器和執行器,都能在5G網絡下高效運行,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
(四)應用場景更豐富
4G技術主要應用于移動通信、互聯網、多媒體等領域,而5G技術的應用場景則更加廣泛。除了上述領域,5G還深入到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車聯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5G技術可支持大規模物聯網設備的連接和數據傳輸,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便捷的解決方案,如智能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等;在車聯網中,5G實現了車輛與車輛、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的實時通信和數據共享,提升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結論:相較于4G,5G在速度、延遲、連接密度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
未來網絡通信的發展趨勢將充滿無限可能,5G-A與6G技術研發、網絡與人工智能融合以及綠色通信與節能技術等等,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通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