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斥資1億港元增持小鵬汽車,而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也以超3億港元增持了吉利汽車。
除了兩位創始人先后“大手筆”增持自家股票,其他上市車企也在二級市場積極進行布局。比如,今年廣汽集團首次發布了A+H股回購計劃,在12月5日回購了895萬港股;而比亞迪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也在此前宣布完成。
蓋世汽車注意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車圈發展路線日趨明朗,上市車企處于長遠考慮,正在資本市場悄然布局,以此增加外部信心或對員工進行激勵。
多家上市車企布局資本市場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李書福于11月26日以平均每股13.01港元的價格增持1640萬股,涉及資金2.134億港元;于27日以平均每股13.11港元的價格增持780萬股,涉資1.023億港元。
在連續兩天耗資約3.16億港元購買2420萬股股票后,李書福對吉利汽車的持股從41.19%升至41.40%。
在此之前,何小鵬于8月21日至8月23日于公開市場購買小鵬汽車合共100萬股A類普通股,平均價為每股A類普通股27.13港元,及通過由其全資擁有的Galaxy Dynasty Limited購買本公司合共約142萬股美國存托股,平均價為每股美國存托股7.02美元。
兩筆股份購買分別耗資約為2700萬港元和997萬美元,何小鵬此次增持合計約1.07億港元。
增持自家股票,足以看出創始人對企業發展前景的堅定看好,同時也給予了外部資本更多信心。
根據小鵬汽車的說法,何小鵬增持的舉動顯示了他對公司前景及增長潛力充滿信心,也體現何小鵬對小鵬汽車的長期承諾。據悉,何小鵬之后還將計劃進一步增加持股。
上市車企在二級市場的布局并不止增持股票這一種手段。早在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首次宣布擬回購A股和H股股票共計5—10億元人民幣。
根據港交所公告,廣汽集團12月5日以每股3.290港元至3.400港元的價格回購了895.00萬股,回購金額達3002.73萬港元。至此,今年以來廣汽集團累計進行了39次回購,合計回購2.02億股,累計回購金額6.30億港元。
比亞迪也在11月27日發布公告,稱員工持股計劃已完成股票的購買,認購價格是1元/份。此次參與對象均為比亞迪集團的中層管理人員、核心骨干員工,總人數不超過150人。
廣汽集團也曾表示,現階段回購股票,屬于上市公司的常見操作——目前公司股價被低估,此時回購,有助于增加每股價值,優化公司資本結構,增強市場信心。廣汽集團此次A股回購股票,也將用于員工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
信心源自何方?
隨著車市競爭態勢逐漸加劇,多家車企負責人均表示,未來2—3年是決勝的關鍵時期。可以說,增持、回購均是上市車企“放長線”的一種舉措。
從之前的表現來看,無論是吉利汽車、小鵬汽車,抑或是廣汽集團還是比亞迪,均存在諸多利好機會。讓上市車企在二級市場“沖高”的根基,在于市場銷量。在車市臨近歲末的“收官之戰”中,已有車企完成了全年銷量目標。今年1—11月,吉利汽車的銷量已超過196萬輛,同比增長了31%。受益于規模效應和產品結構優化成效,第三季度,吉利汽車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股東應占溢利27.6億元,同比增長116%。在前三季度,吉利汽車的股東應占溢利達130.53億元,同比增長358%,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小鵬汽車則在1—11月累計交付新車共153373輛,同比增長了26%。值得注意的是,小鵬P7+在11月7日上市,發布23天交付量就超過了7000輛,為小鵬汽車再加砝碼。
廣汽集團在官宣與華為合作之后,在行業內外均引起諸多關注。此前,廣汽集團曾慶洪透露,在廣汽集團接下來的“二次混改”中,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等在內的管理層,都將通過持股或期權的方式,如同廣汽埃安等子公司允許管理團隊持股一樣,實現利益與公司的深度綁定,進行完全市場化的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地方國企,廣汽集團一直在國企改革方面走在前列,不斷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如今汽車行業已進行到智能化“下半場”,廣汽集團的諸多舉措未來將帶來二級市場的利好。
而對于比亞迪來說,在20萬員工中有150人參與了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可謂是對核心員工的獎賞和定向激勵。
如今,在當下這個節點,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合還在加劇,未來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目前態勢下,各家企業都需牟足精力向前沖。畢竟,無論創始人還是股東,最終能否通過上述種種舉措獲利,需要終端市場的最終表現來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