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晚間,寧德時代(300750.SZ)發布第一季度財報,多項核心指標超出市場預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寧德時代憑借技術優勢與財務韌性,進一步鞏固了其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的地位。
凈利潤增速遠超營收,現金流充裕
2025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以一份亮眼的財報再次鞏固了其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領軍地位。當季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7.05億元,同比增長6.18%,這一增速看似溫和,卻暗含結構性突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行業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寧德時代通過產品結構優化和全球化布局,成功實現了營收的逆勢增長。更為關鍵的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39.63億元,同比激增32.85%,遠超營收增速的利潤表現,揭示出這家動力電池巨頭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到價值深挖的戰略轉型。
深入剖析利潤結構,會發現寧德時代的盈利質量提升具有多重支撐。綜合毛利率提升至24.4%,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
這背后是技術紅利與商業策略的協同效應:高鎳三元電池、磷酸鐵鋰短刀電池等高端產品在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持續提升,而儲能系統業務占總營收比重逐漸走高,該板塊成為寧德時代重要利潤引擎。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寧德時代在技術迭代、全球化博弈與供應鏈掌控三大維度的系統性布局,而其第一季度的一系列動作,正深刻影響著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的競爭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財務費用同比劇降831.10%的異常數據,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對匯率風險的前瞻性管理。隨著寧德時代海外營收占比突破35%,其通過外匯套期保值、多幣種結算體系建立的匯率防火墻,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中成功實現匯兌收益,這種財務運作能力已超越傳統制造業企業范疇。
現金流數據更是勾勒出寧德時代強大的內生造血能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328.68億元,同比增長15.91%,相當于每天創造3.65億元凈現金流入。這種充沛的現金流不僅支撐著高達2863億元的現金儲備,為公司研發投入和戰略擴張提供了充足彈藥。
技術研發與市場擴張,全球競爭力鞏固
面對動力電池行業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寧德時代選擇以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構筑技術護城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研發支出達48.14億元,同比增長10.92%,這一數字幾乎相當于部分二線電池企業全年研發預算的總和。
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市場話語權。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25年前兩個月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全球市占率達38%,其中歐洲市場以43%的占有率形成絕對優勢,較第二名高出13個百分點。這一成績得益于其與歐洲車企的深度綁定:通過德國圖林根工廠等本土化產能布局,寧德時代已實現對寶馬、大眾等主流車企的供應鏈滲透,同時通過“技術授權+服務費”模式,將合作范圍從電池供應擴展至技術生態共建。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正在構建超越單一產品的能源生態。與中國石化簽署的換電站合作協議,計劃2025年建設不少于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擴展至10000座,這一布局將傳統能源巨頭的加油站網絡與新能源補能需求結合,形成“油電互補”的基礎設施網絡。而與蔚來合作的“雙網并行”模式,則試圖打破換電標準壁壘:蔚來螢火蟲品牌新車型將兼容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標準,同時雙方網絡在物理層獨立運營、數據層互通,這種“競合關系”的創新處理,為跨品牌電池兼容提供了可能性。
技術迭代與全球化博弈
4月10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對寧德時代H股發行申請的審議通過,意味著這家中國電池巨頭距離登陸國際資本市場僅一步之遙。自2月11日遞交申請以來,這一進程僅用59天便完成關鍵節點,創下中概股赴港上市速度的新紀錄。
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總投資額達49億歐元的匈牙利工廠項目,該項目一期、二期建成后將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生產基地之一,與德國圖林根工廠、西班牙Stellantis合資工廠形成三角布局,直接覆蓋大眾、寶馬、奔馳等歐洲車企的供應鏈需求。
然而,地緣政治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歐盟《新電池法案》對碳足跡的嚴苛要求、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本地化生產補貼壁壘,以及東南亞國家針對外資企業的股權限制政策,都在考驗著寧德時代的國際化策略靈活性。為此,公司選擇以技術輸出替代單純產能擴張——例如向福特授權LFP電池技術,既規避了美方政策限制,又通過專利授權實現輕資產收益。
站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起點,寧德時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技術優勢的貨幣化、地緣政治的復雜化、供應鏈安全的全局化,構成了其全球化博弈的三重命題。而一季度財報中2863億元的現金儲備,以及H股上市后即將注入的百億級資金,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戰略騰挪空間。當行業從“產能競賽”轉向“生態競爭”,這家電池巨頭能否將技術紅利轉化為持續的市場統治力,或許將決定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五年的權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