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質擴量,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定下一個小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顯著增強,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0萬輛左右,排名躋身全國前五位。
《行動計劃》以打造乘用車競爭新優勢、鞏固商用車領先地位為目標,著力培育“車—能—路—云”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實施產業鏈“5567”提升工程,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5567”提升工程,主要是指“做大5家乘用車龍頭企業、5家商用車龍頭企業,做強6項核心部件,做優7個配套產品領域”。
5000億“產業規模”呼之欲出
——整車生產實現跨越式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力爭達到100萬輛左右,排名躋身全國前五位。在乘用車領域培育年產30萬輛以上企業1家、10萬輛以上企業4家;在商用車領域培育5家細分車型銷量全國前十的企業;著力打造30個左右國內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整車生產制造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左右。
——核心部件實現突破性進展。聚焦汽車電力電子、動力電池系統、電驅動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能駕駛體系、氫能與燃料電池等6個關鍵領域,布局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左右。
——配套部件實現全國領先。緊盯關鍵生產裝備、高性能輪胎、高端軸承、輕量化鋁材、制動產品、充電樁、電池材料等7個領域,做大做強特色配套零部件產業集群,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
——應用推廣實現擴面增量。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到45%左右,保有量達到240萬輛左右。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8萬臺和90萬臺以上;農村地區公共、居民充電基礎設施分別達到1萬臺和15萬臺。
——產業雙碳實現規模效應。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循環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新能源汽車回收、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拆解。到2025年,培育相關企業15家,打造4個循環產業示范基地,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左右。
——配套服務實現全鏈覆蓋。構建覆蓋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系統研發檢測、汽車物流、汽車金融、維修保養、充電運營、汽車文旅、賽事文化等配套服務生態,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左右。
在此過程中,山東省將實施整車企業“龍頭引領”、配套能力“鏈群集聚”、產業布局“錯位發展”、市場拓展“全域應用”、創新能力“協作聯動”、基礎設施“提速提效”、自動駕駛“示范應用”、綠色低碳“創新突破”、制造水平“數字賦能”、品質品牌“加力提升”十大重點行動。
針對實施整車企業“龍頭引領”行動,《行動計劃》提到,要快速做大乘用車規模、持續鞏固商用車優勢、強化重點項目支撐,包括鼓勵企業在做好燃油、LNG(液化天然氣)產品基礎上,加大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動力、甲醇動力等產品開發力度,試點推廣換電模式,加快產品投放節奏,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以及推動濟南市智能網聯重卡和新能源乘用車等重點項目實施,塑成產業優勢。
在實施產業布局“錯位發展”行動方面,優化“兩核引領、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以濟南、青島市為核心,鼓勵產能、關鍵配套集中,重點支持乘用車、商用車全面發展,打造兩大千億級產業基地;以淄博、煙臺、濰坊、臨沂等市現有整車布局區域為補充,重點提升產能利用率;突出棗莊、東營、濟寧、菏澤等市現有配套優勢,鼓勵發展區域特色配套產業,其他詳見附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