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疫情陰霾的2023上海車展,盛況空前。且不看上千臺新車“爭相斗艷”,上百家供應商新品不勝枚舉,光是推出行泊一體相關方案的企業相較以往都是成倍增加。這也印證著業內人士的共識——行泊一體方案正在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
而從此屆車展推出的新品以及與供應商的交流來看,一個很明顯的感受便是“價格打下來”了。與此同時,行泊一體域控方案也更聚焦在L2+產品,更多輕量級行泊一體方案被推向市場。
千元級成本方案頻推
以車展所推出的新品來舉例,福瑞泰克發布的中央計算平臺解決方案(包括高性價比行泊一體解決方案以及高性能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以5V5R全系統方案主打高性比價比,整套產品售價低于3000元。
宏景智駕新一代單征程3行泊一體域
控制器據透露成本已經打到1500左右,在同等性能體驗的基礎上,較上一代直接削減一半;易航智能基于TDA4的單SoC行泊一體Lite方案中,通過優化算法、精簡芯片方案等方式,整個域控制器的成本也進一步控制在千元左右。
佑駕創新基于德州儀器芯片打造的iPilot 1、iPilot 1 eco、iPilot 1 plus三款產品,涵蓋不同算力芯片與配置,能在有限資源下有效平衡性能與成本,滿足不同價位、不同車型的量產裝配需求;魔視智能推出的最新一代集成式行泊一體域控制器Magic Pilot®同樣強調極高性價比。
事實上,若往更上游追溯,芯馳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一眾芯片設計公司也在致力于成本優化,比拼量產交付和多場景落地目標的實現。
稍早之前,4月初時,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便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指出,公司目前能夠實現支持10V NOA功能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BOM成本控制在3000元人民幣以內,支持50-100T物理算力,幫助車企解決成本壓力,同時還在繼續進行成本的優化,今年內成本還有機會進一步下探。
可以看到,在保持同等性能體驗的基礎上,行泊一體方案的成本正在加速“內卷”。
卷性能、卷成本的最終目的,本質上也是在卷產品的落地速度,以及規模化應用。在這個“降本”奏響2023年整個汽車行業“主旋律”的當下,以量取勝,或許正成為眾多玩家的核心議題之一。
特別是相較于城市NOA基于大幾百TOPS的算力要求所帶來的成倍的成本負擔,對普遍車型尤其是20萬以內的車型,這是一個不可考量的因素。因而國內多數智能駕駛供應商選擇從高性價比、輕量型平臺出發,逐步往城市NOA方案推進。
這似乎也意味著,在L2+行泊一體市場上,“千元級”成本正成為玩家們相互拼殺的一道門檻。
輕量級行泊一體域控+NOA成主力消費車型最優解
從上車新勢力后火出圈的“行泊一體”,在整個2022年,都位居智能駕駛話題榜高位,包括小鵬、理想、坦克、智己、榮威、寶駿、吉利等相關車型都已搭載行泊一體方案。
也因此,各路玩家們紛紛投入到該賽道的研發中。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國內已超過20家廠商相繼推出行泊一體方案,多數將在今年實現量產落地。伴隨眾多新品齊發,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各玩家考量的關鍵。
目前,無論是輕量級還是大算力行泊一體域控,皆有多SoC芯片配置和單SoC芯片配置之分,其中,多SoC芯片配置仍占據主流。不過,輕量級行泊一體域控逐漸開始采用單SoC方案,并為更多車企選擇。
事實上,行車和泊車兩套子系統從一開始被放置在同一個域控制器中,到集成在單SoC方案內,這樣的演進邏輯本身也是成本與效率提升的必然結果——不僅算力得到充分利用,硬件復雜度降低,主機廠的開發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自動駕駛功能的成本也實現大幅下探,盡可能覆蓋10-20萬價位的主力消費車型。
尤其是針對L2+市場,輕量級(中低算力5-20 TOPS)行泊一體平臺便可滿足基礎性輔助駕駛功能需求,如主動安全、高速公路輔助駕駛、智能泊車輔助APA等。若進一步提升感知配置,也可支持入門級別的NOA功能。
行泊一體方案基于對傳感器數據的深度復用,行車端可實現領航輔助駕駛NOA等高級功能,泊車端則覆蓋長距離記憶泊車等用戶場景。
易航智能創始人、董事長陳禹行表示,輕量級行泊一體域控+NOA是主力消費車型在成本和功能之間平衡的最優解,將成為大部分主機廠的選擇。并且輕量級計算平臺功耗低、被動散熱等優勢,使燃油車也能適配,進一步提升了方案的普適性。
此外,福瑞泰克首席技術官沈駿強博士也在車展期間指出,從中國輕量化行泊一體滲透率和市場規模來看,5V5R為主的輕量級行泊一體方案將取代1V5R+融合泊車(APA+AVM)方案,并迎來規模化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極致性價比智能駕駛量產解決方案快速落地,4月27日,福瑞泰克宣布將攜手德州儀器打造行泊一體域控制器。
靠輕量級行泊一體方案擠進主流市場地位
行泊一體方案規模化量產之際,以千元級成本來攻占目標市場也是供應商的另一種考量。
目前在國內汽車市場,中低端車型占據絕對市場份額。根據宏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給出的數據預測,他指出,國內目前15萬以下車型市場份額占比約50%,15萬~30萬車型占約40%,30萬以上車型占約5%~10%。
另據乘聯會數據顯示,在2022年國內電動車市場上,10-20萬元滲透率為22.7%;20-30萬價位的滲透率達49%;30萬元以上滲透率接近30%。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下沉,行泊一體方案上車中低端市場的增量空間巨大。
作為一家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若他的定位是擠進主流位置,那么勢必要打進中低端市場,這點包括宏景智駕、福瑞泰克等多數企業都有共識。黑芝麻智能也預判,未來3-5年L2,L2+,L2++高階輔助駕駛將作為智能車輛標配持續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