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行業動態】智慧校園指的是利用智能感知以及物聯網技術,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等各類采集設備全面采集校園環境和人群的信息,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的分析,并終將分析結果投射到具體的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當中,進一步實現校園智慧化管理運營。
5G賦能智慧校園,將帶來哪些新變量?
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先進技術逐步融合在一起,將會對校園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對教育帶來什么樣的改變?以下,筆者結合個人認知,就5G助力智慧校園過程中將帶來的系列改變做一些探討,供行業人士參考。
5G賦能智慧校園,三方面改變傳統教學工作
針對于5G等先進技術如何賦能傳統教育,其實這個問題政府部門早就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
在2017年1月國家發布的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中,規劃提出要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來探索教學教育模式。并開始實踐推動整個智慧校園的發展,大部分院校紛紛建立自己的規劃,探索如何把新的技術應用到教育里面去。
針對于5G等新技術賦能智慧校園建設之后,將會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哪些改變,以下從三方面展開闡述:
方面的變化是,智慧校園將會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當中。每一個學生來到學校以后,首先是從招生開始,然后進入學校,接下來便是不斷的學習和傳授,只到后畢業。整個智慧校園或者說智慧化教育的發展將會從學生一進入學校到畢業的全過程中,從一開始便對每一個學生建立一張基于數據的學生畫像,圍繞著畫像來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把整個智慧化的教育納入到學生整個學習全過程當中。
第二方面的變化是,智慧校園將帶來教育傳授方式的改變。現有的教學傳授方式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將來的傳授方式將會變成課堂與線上并行的教學方式。隨著5G技術在課堂里面的普及,可以把更多結合虛擬現實的手段與技術運用于教學環境當中,為學生提供虛擬現實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習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的身臨其境,能夠更加的與實際、實踐、實訓相貼近,提高授課的質量。
與此同時,隨著5G技術的普及,5G覆蓋也會給學生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空間。學生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夠用他的手機移動終端、電腦和他整個智慧校園相聯系,對學生實現討論、研究、實踐的空間。
第三方面的變化是,學生的知識傳導將更具針對性,個性化教學的特色將更加鮮明。新技術將面向學生面向學科構建起連續連貫的知識圖譜體系,并且圍繞學生建立能力測試題庫,通過指示體系找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向學生推薦他們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對其自身薄弱的地方進行重點性的講解,把知識的傳輸方式由普及性普及化的方式變得更加個性化,更具針對性。
此外,還帶來了學生能力評估客觀化的轉變。以前評估一個學生優劣與否主要看他考試成績如何?學科成績怎么樣?將來整個智慧校園的過程中不僅是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道德品質,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能力,創新的素養怎么樣,自學能力怎么樣,方方面面都可以構建出一張完整的學生畫像,讓學生的評估更加的全面客觀。
新的發動引擎,推動學校精細化運營管理
學生教育教學工作是校園工作的重點,但除此之外,學校教學資源、財務數據等管理工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校園智慧化能使學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細化化。
大到校園的房產、能耗,小到一本圖書、每一筆消費都可以進行精細的管理。圖書館可以分析圖書館里面哪些數字資源大家喜歡看的,今后可以指導我們下一年度圖書的采購計劃。
在人的管理方面,能夠提供更加客觀的管理決策和評價。例如,每個學生在學校都要消費,完全可以通過分析學校里面每個學生的消費情況,來評估一個學生的家庭是否困難。如果一些學生平時消費特別低,特別節省,這樣就可以發現是不是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并可以考慮通過學校來進行幫助和資助。
在智慧化校園建設的過程當中,網絡通信層作為承接校園內各個數據采集器數據傳輸的樞紐,是整個智慧校園建設關鍵性的基礎。作為下一代移動通訊,伴隨著5G商用步伐的逐步拓展開來,其將貫穿到整個智慧校園包括數據感知、網絡傳輸、實時性應用、課堂虛擬現實、校園管理等諸多方面,將為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帶來強大的支撐,并成為整個智慧校園建設的發動引擎。
(原標題:5G賦能智慧校園,將帶來哪些新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