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原理
水浴除塵器是一種使含塵氣體在水中進行充分水浴作用的除塵器。它結構簡單、造價較低,主要由水箱(水池)、進氣管、排氣管和噴頭組成(圖6-38)。當具有一定進口速度的含塵氣體經進氣管后,在噴頭處以較高速度噴出,對水層產生沖擊作用后,改變了氣體的運動方向,而塵粒由于慣性則繼續按原來方向運動,其中大部分塵粒與水粘附后便留在水中,稱為沖擊水浴階段。在沖擊水浴作用后,有一部分塵粒仍隨氣體運動與大量的沖擊水滴和泡沫混合在一起,池內形成一拋物線形的水滴和泡沫區域,含塵氣體在此區域內進一步凈化,稱為淋水浴階段。此時含塵氣體中的塵粒便被水所捕集,凈化氣體經擋水板從排氣管排走。
水浴除塵器是一種使含塵氣體在水中進行充分水浴作用的除塵器。它結構簡單、造價較低,主要由水箱(水池)、進氣管、排氣管和噴頭組成(圖6-38)。當具有一定進口速度的含塵氣體經進氣管后,在噴頭處以較高速度噴出,對水層產生沖擊作用后,改變了氣體的運動方向,而塵粒由于慣性則繼續按原來方向運動,其中大部分塵粒與水粘附后便留在水中,稱為沖擊水浴階段。在沖擊水浴作用后,有一部分塵粒仍隨氣體運動與大量的沖擊水滴和泡沫混合在一起,池內形成一拋物線形的水滴和泡沫區域,含塵氣體在此區域內進一步凈化,稱為淋水浴階段。此時含塵氣體中的塵粒便被水所捕集,凈化氣體經擋水板從排氣管排走。

二、噴頭
為了使含塵氣體能較均勻受到水的洗滌,可在進氣管末端裝置噴頭(散流器)。噴頭由喇叭口和傘形帽組成(圖6—38)。除塵效率及壓力損失與噴頭距水面的相對位置有關,也與其出口氣速有關。當噴頭氣速一定時,除塵效率、壓力損失隨埋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埋入深度一定時,除塵效率、壓力損失隨噴頭氣速增加而增加。但對不同性質粉塵的影響是不同的,比重小、分散度大的粉塵,由于在凈化過程中粉塵產生的慣性力提高不大,且沖擊速度提高會使氣體很快穿過水層,使氣液兩相未充分接觸,故提高沖擊速度對提高除塵效率意義不大;而對比重大、分散度小的粉塵,由于粉塵慣性力增加易與水粘結,因此,提高氣速成為提高除塵效率的有效途徑。設計時,進口氣速可取大于11m/s,出口氣速一般取8~12m/s,內池橫斷面氣體上升速度(減去管口面積的凈面積)不大于2m/s,以免帶出水滴。
噴頭的埋入深度一般情況下可取下列數值。
噴頭的埋入深度“+”表示離水面距離,“一”表示插入水層深度(圖6—34)。

水浴除塵器的噴頭環形窄縫不宜過大,以免影響含塵氣體受水洗滌的效果;但也不宜太窄,以免喇叭口直徑過大。一般窄縫寬度為噴頭上端管徑的四分之一,喇叭口圓錐角度為60°。
擋水板一般采用三折。擋水板下緣距運行時水面要有比較大的距離,一般采用1m,以免水花直接濺入擋水板。另外,擋水板出氣方向應與出氣口方向相反。擋水板的兩側除塵器的外壁口或頂上應開手孔,以便定期用水洗擋水板。平時手孔保持密封。
水浴除塵器的用水量可根據粉塵性質、粉塵量及排水方式確定。污水排放可定期或連續,由實際需要確定。
增加噴頭與水面接觸的周長與含塵氣體量之比,可以提高除塵效率。因此改進噴頭結構形式是提高除塵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圖6—35是一種鋸齒形噴頭結構,它在噴頭內還增設了一個錐形分流器。
三、水浴除塵器系列
圖是一種帶有反射盤的水浴除塵器。含塵氣體從進氣管進入,經噴頭噴入水中,此時造成的水花和泡沫與氣體一起沖到反射盤上,經過一個轉彎以后進入筒體由,氣體再經過擋水板由排氣管排出。水從進水管進入,水面用溢流管控制,反射盤用調節螺栓加以調節。圖示的尺寸用于設計氣量800m/h時,除塵效率可選99%;當噴頭埋入深度為8~14mm時,壓力損失為99~106mmH2O。

下圖為:石墨襯里的水浴式除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