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感器的重要性及標準定義:
了解力傳感器的世界發展歷程,我們先了解下傳感器的重要性及標準?它的功能及作用是與通信、計算機被稱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和物聯網基礎,其應用涉及國民經濟及國防科研的各個領域,是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之一。
我國國家標準(GB/T7665-2005),對傳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義為能夠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和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
(GB7665-87),傳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義為: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一定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輸出的器件或裝置,傳感器通常由直接相映于被測量的敏感元件和產生可用信號輸出的轉換元件及相應的電子線路組成。
2、機械式力傳感器的發展背景:
在早期,主要是機械式傳感器,從工業革命到二戰后,傳感器是做在儀器儀表中的部件,通過模塊化逐步獨立發展• 機械式傳感器以彈性體作為敏感元件,輸入量可以是力、壓力、溫度等物理量,輸出量為彈性元件本身的彈性變形。
• 彈性變形經放大后可轉化為儀表指針的偏轉,借助刻度指示被測量的大小。
• 應用實例:測力計、壓力計、溫度計。
機械式傳感器以彈性體作為敏感元件,輸入量是力、壓力、溫度等物理量,輸出量為彈性元件本身的彈性變形,其劣勢很明顯。
3、電阻式力傳感器的發展演進:
50年代,代工業批量化生產的現代傳感器是結構型傳感器(電阻式傳感器),它利用結構參量變化來感受和轉化信號。
上世紀30年代末,由美國E.SimmONs和A.C.Ruge制造出批應變計。40年代初(1944年)發明了粘貼式電阻應變傳感器。
60年代,在代結構型傳感器(電阻式傳感器)經驗基礎上,產生了傳感器的基本框架, 高校院所實驗室嘗試用其他材料替代為金屬。
4、什么是傳感器?
傳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與輔助器件(變換元件與信號調理電路)組成。敏感元件是傳感器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直接感受被測物理量,并對信號進行轉換輸出。輔助器件則是對敏感器件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放大、阻抗匹配,以便于后續儀表接入。
70年代,第二代固體傳感器開始發展起來,由半導體、電介質、磁性材料等固體元件構成,是利用材料某些特性制成的。
上一篇:稱重測力傳感器壞了怎么修
下一篇:什么是數字壓力傳感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