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核心支撐技術之一。該平臺以“源網荷儲充”一體化管理為基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分布式光伏、儲能系統、充電樁及各類負荷的實時監控與動態優化。其核心目標是通過智能調度與預測,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降低能源成本,并助力企業微電網向虛擬電廠(VPP)過渡,最終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這一平臺不僅是技術迭代的產物,更是“雙碳”目標下能源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載體。
一、光儲充綜合管理:新能源子系統的協同優化
1. 光伏預測與靈活調節
EMS3.0通過AI算法對光伏發電量進行精準預測,結合氣象數據與歷史發電曲線,動態調整儲能充放電策略。例如,當光伏發電量超出企業需求時,多余電力優先存儲于儲能系統或調度至充電樁,減少棄光率,提升新能源消納比例。在山東等分布式光伏大省,這一功能顯著緩解了“鴨子曲線”向“峽谷曲線”轉變帶來的電網壓力。
2. 儲能的峰谷套利與柔性擴容
儲能系統在EMS3.0中被賦予多重角色:峰谷電價差套利、電網調頻調峰、以及緊急備用電源。平臺通過實時電價信號與負荷需求,自動選擇充放電時機。例如,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儲能電力以降低變壓器負載,避免基礎電費激增;在電價低谷時段充電,降低用能成本。
3. 充電樁的有序用電與負荷管理
針對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爆發式增長,EMS3.0提出“有序充電”策略。通過聚合充電樁負荷數據,平臺在電網負荷高峰時段動態調節充電功率,或在電價低谷時段集中充電。這種“削峰填谷”不僅緩解配電網壓力,還為用戶節省充電成本。以廣東某工業園區為例,該策略將充電負荷峰值降低30%,同時提升儲能利用率20%。
二、新能源子系統的深度整合與挑戰
1. 分布式能源的聚合與消納
新型電力系統中,風電、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占比快速攀升,但其波動性與不可控性對電網穩定性構成挑戰。EMS3.0通過聚合分布式電源、儲能和可控負荷,形成“虛擬機組”,實現出力平滑與靈活響應。例如,在風光大發時段,平臺協調儲能系統存儲多余電力,并在負荷高峰時釋放,減少對傳統火電調峰的依賴。
2. 電能質量與安全治理
新能源并網帶來的諧波、電壓波動等問題,需通過電能質量監測與動態補償技術解決。EMS3.0集成無功補償裝置、電能質量分析模塊,實時監測并治理電網異常,確保微電網安全運行。其內置的故障診斷系統可快速定位問題,減少停機損失。
3. 多能源互補與策略優化
在工業園區場景中,EMS3.0支持光儲充、余熱發電、燃氣輪機等多能源互補。平臺通過動態優化算法,優先使用低成本新能源電力,僅在必要時切換至傳統能源。例如,某化工企業通過該策略,年綜合用能成本降低15%,碳排放減少25%。
三、虛擬電廠聚合平臺:新型電力系統的形態
1. 虛擬電廠的定義與核心價值
虛擬電廠(VPP)通過聚合分散的分布式能源、儲能和可調負荷,形成可參與電力市場的“虛擬電源”。其核心在于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源協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并參與現貨市場套利。安科瑞EMS3.0作為虛擬電廠的底層支撐平臺,能夠與聚合商平臺無縫交互,將企業微電網升級為VPP節點。
2. 收益模式與市場機制
虛擬電廠的收益來源包括需求側響應補貼、輔助服務市場分成及電力現貨交易。例如,在廣東,虛擬電廠通過削峰響應獲得最高5元/千瓦時的補貼;在調頻市場中,儲能系統的快速響應能力可帶來穩定收益。EMS3.0通過實時電價預測與負荷預測,幫助企業選擇參與策略。
3. 未來展望:虛擬電廠的規?;c智能化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化,虛擬電廠將從“邀約型”向“市場型”過渡。安科瑞EMS3.0的智能化升級方向包括:
AI驅動的自主決策:通過強化學習優化調度策略,減少人工干預。
-跨區域資源聚合:打破地理限制,整合多區域微電網資源,提升響應規模。
區塊鏈技術應用:實現交易透明化與信任機制,加速電力市場去中心化進程。
四、安科瑞EMS3.0平臺展示
1.運行監測大屏顯示
2.系統總覽
五、總結
安科瑞EMS3.0智慧能源平臺與虛擬電廠聚合平臺的結合,標志著新型電力系統從“單一能源管理”向“全生態協同”的跨越。通過光儲充綜合優化、新能源深度整合及虛擬電廠的市場化運作,企業不僅能實現降本增效,更將深度參與能源革命,推動“雙碳”目標落地。未來,隨著政策支持與技術迭代,這一模式有望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范式。
作者介紹:
安躍強,男,現任職于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電網供配電。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