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NASA)在3D打印領域一直風頭十足。在其將3D打印機送入地球軌道半年之后,近日,來自阿拉巴馬州Huntsville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工程師在攝像鏡頭前拆箱了從空間站(ISS)發回來的3D打印物品。
54年前,尤里?加加林成為*個被發射入太空的人類。整整20年后,1981年4月12日,NASA發射了*架航天飛機。自那時起,空間探索及其所需的設備變得日益先進,目前也越來越多地使用和依賴于3D打印技術以滿足現代航天工程及其挑戰的需求。
盡管已是航天工程領域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NASA認識到,專業知識和創新是迎接和解決新的挑戰的zui大來源。2014年7月,NASA鼓勵民眾參與到“火星基地挑戰”中。參與者需設計一個可經受得起火星殘酷環境考驗的智能化、功能化的火星基地三維模型。下圖為兩個獲獎作品:
左:Valcrow設計的火星金字塔 右:Noah Hornberger設計的女王B
幾周后,NASA宣布創建出*船底座星云的完整三維模型。船底座星云距地球約7500光年,是值得天文學家深入研究的銀河系zui大、zui亮的恒星之一。原恒星是太陽質量的90倍,排放能量是太陽的500萬倍。NASA使用3D模型來獲取其相關信息。
一個3D打印的侏儒星云模型與哈勃圖像的對比(圖片來源:NASA)
2014年11月,Made In Space公司和 NASA的人員開始通過電子郵件向ISS發送空間站上3D打印機的使用說明以及空間站套筒扳手的3D打印資料,省時又節約能源。
2015年初,NASA鼓勵 “空間工具挑戰”的參與者提交更多更新的3D打印設計發送給ISS,令太空lv行更加美好。
ISS上的3D打印機(圖源:NASA)
ISS指揮官Butch和他的新3D打印棘輪套筒扳手(圖片來源:NASA)
在另一個3D打印相關的項目中,NASA在其上發布了航天器、衛星、飛船、火箭、宇航服、天體表面等的3D模型數據,供人免費下載,并可以使用自己的3D打印機打印出來。
NASA 3D模型數據庫的截圖(圖片來源:NASA)
編后語: 3D打印技術在航空領域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比如航空運輸、*制造等對零部件的性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有些零部件結構復雜、較為精密,而金屬3D打印技術則能夠較好地制作這些零部件。據悉,目前航空航天領域除了美國宇航局(NASA)之外,還有GE、波音、空客等多個企業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零部件制作。
國內企業如北京隆源成型為我國航空航天等部門及飛機制造企業提供直升機發動機、直升機機匣、蝸輪泵、鈦機架、排氣道、飛機懸掛件、飛輪殼等飛機零部件的生產和服務,參與完成了若干項國家航空航天重點項目的開發研制任務
上一篇:L7NH系列驅動器資料
下一篇:建筑電氣控制設計節能策略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