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總線是一種互聯現場自動化設備及其控制系統的雙向數字通信協議。一個現場總線系統可以看成是由一個數字通信設備和監控設備組成的分布式系統。實際上,現場總線就是一種計算機網絡,這個網絡上的每一個節點就是一個智能化設備。
網絡通信
為支持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送,現場總線基金會系統體系結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通信體系,包括:
?。?)物理層定義信號如何發送;
?。?)數據鏈路層定義設備間網絡如何被共享和調度;
?。?)應用層定義報文的格式。
功能模塊
定義參數、算法和事件響應三大要素的通用格式。
對象字典和設備描述
為了支持功能模塊的標準化,現場總線基金會定義了兩個工具——對象字典和設備描述語言,用于定義和描述應用進程的網絡可見對象。
網絡管理
現場總線基金會系統結構為每一個設備定義了一個網絡代理。網絡代理可提供組態管理、功能管理和差錯管理的能力。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內核完成以下功能:分配設備地址、功能模塊執行的調度、時鐘同步等。
現場總線的技術特點
現場總線技術是三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術從控制層發展到工藝設備現場的技術結果,現場總線技術的特點如下:
全數字化通信
傳統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半數字”系統,許多I/O模板接收或送出4~20mA模擬信號;而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FieldbusControlSystem)是一個“純數字“系統,信號傳輸實現全數字化,提高了信號的可靠性、準確性,實現了檢錯、糾錯功能。
可互操作性和互用性
可互操作是指實現互聯設備間、系統間的信息傳送和溝通,而互用性則意味著對不同生產廠家的性能類似的設備可進行互換。
*的分散性
DCS是一個“半分散式”系統,它是采用一個或多個“控制單元”對多回路進行控制,其控制部分分散到一些控制板上,每個控制板上又有多個回路。
現場總線則采用的是*分散體系,它的控制單元全部分散到現場,控制回路由現場設備實現,在現場總線中又同時允許在控制室中用數字通信的方式進行操作與調整。
現場總線在調度自動化中的應用
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電網所需監視和控制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及時、準確地判斷電網的運行狀況,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是各級*急切關心的問題。調度自動化系統包括廠站端系統、調度端系統和通信系統。
廠站端系統構成
廠站端的監測與控制系統由前端智能單元、工控機、網絡通信管理適配卡、Modem及相應軟件組成。
前端智能單元一方面完成對各線路電流(A相、B相、C相)、電壓(A相、B相、C相電壓、AB相電壓、BC相電壓、CA相電壓)、三相/單相有功功率、三相/單相無功功率、三相/單相正有功電能、三相/單相負有功電能、三相/單相正無功電能、三相/單相負無功電能、三相/單相功率因數以及周波等電參量的測量;另一方面還要完成對各開關狀態的檢測和控制。
前端智能單元采用InR80C196KC16位系統架構,主要包括采集控制邏輯、模擬信號處理、開關量輸入輸出處理、通信處理、系統監測與保護、實時時鐘及電源等部分。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力,所有數字邏輯的處理全部集成在單片高密度、超大規模的可編程邏輯陣列中。為了使前端智能單元能在惡劣的電磁環境下可靠工作,除了在電路設計、器件選擇、布線布局、屏蔽隔離等環節盡可能完善外,還應隨時對前端智能單元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以確保在意外故障發生時不誤操作和丟失數據。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本系統的前端智能單元可安裝在戶外的端子箱內(就在PT、CT下面)。
廠站端工控機用于顯示廠站電氣主接線及其運行狀況、記錄各種數據、顯示各種曲線和圖表、異?;蚴鹿蕡缶按蛴⑿畔⑥D發和接收。一般變電站只需要一臺工控機即可完成上述全部工作。在發電廠,根據監視點的需要可增加工控機。
網絡通信管理適配卡插在工控機的擴展槽上,實現前端智能單元和工控機之間的高速數據交換,并實現對網絡的管理。
本系統中的Modem是電力系統的Modem,它完成變電站與調度端之間的數據通信,其數據傳送格式嚴格按照91CDT規約編制。
調度端系統構成
調度端對整個系統進行監視、控制和管理,由工控機、調制解調設備、多路通信接口設備、大屏幕顯示器構成。
數字通信
廠站端與調度端之間的數據交換是通過數據通道傳送的。目前電力系統有載波通道、微波通道、光纖通道等。對于載波通道和微波通道,需要在通道兩端使用電力系統的調制解調器(Modem)。根據筆者的經驗,同一通道兩端的Modem應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Modem。
基本現場總線的調度自動化的優點
采用基于現場總線的發電廠、變電站實時監測監控系統以及由此構成的調度自動化系統,既可避免使用大量電纜將PT、CT二次側電參數傳送至中控室,又可減少線損造成的誤差,提高測量精度,還可取代中控室,使之節約占地面積與基建投資。該系統與傳統的變電站監測監控系統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前端智能單元可安裝于CT或PT端子箱內,對所采集的數據就地處理,數字化傳送。
(2)網絡由兩根雙絞線組網,故障率低,通信波特率高。
?。?)解決了傳統監測系統中CT、PT到中控室間的壓降問題,測量精度高。
(4)抗*力強,能在戶外惡劣條件下運行。
?。?)結構簡單,體積小,安裝、維修方便。
結束語
隨著電力網的不斷擴大和計算機測控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變電站的模式已在全國電力系統內推廣,特別是對城市和農村電網的改造,可大量采取將電參量的監測、監控與保護設備下放到戶外端子箱處(附近)的地方,無需再另建專門的控制室。將監控與保護設備下放是電網發展的趨勢,也是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現行模式。由于減少變電站的占地面積、節約基建投資和電纜費用,將大大降低改造成本。另外,*屏棄長距離測量信號電纜的直接結果就是測量精度、抗*力和可靠性的明顯提高?;诂F場總線的監測監控系統必將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的發電廠和變電站中,而且與數據通道、調度端監控系統一起構成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
網絡通信
為支持設備之間的信息傳送,現場總線基金會系統體系結構定義了三個層次的通信體系,包括:
?。?)物理層定義信號如何發送;
?。?)數據鏈路層定義設備間網絡如何被共享和調度;
?。?)應用層定義報文的格式。
功能模塊
定義參數、算法和事件響應三大要素的通用格式。
對象字典和設備描述
為了支持功能模塊的標準化,現場總線基金會定義了兩個工具——對象字典和設備描述語言,用于定義和描述應用進程的網絡可見對象。
網絡管理
現場總線基金會系統結構為每一個設備定義了一個網絡代理。網絡代理可提供組態管理、功能管理和差錯管理的能力。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內核完成以下功能:分配設備地址、功能模塊執行的調度、時鐘同步等。
現場總線的技術特點
現場總線技術是三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術從控制層發展到工藝設備現場的技術結果,現場總線技術的特點如下:
全數字化通信
傳統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半數字”系統,許多I/O模板接收或送出4~20mA模擬信號;而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FieldbusControlSystem)是一個“純數字“系統,信號傳輸實現全數字化,提高了信號的可靠性、準確性,實現了檢錯、糾錯功能。
可互操作性和互用性
可互操作是指實現互聯設備間、系統間的信息傳送和溝通,而互用性則意味著對不同生產廠家的性能類似的設備可進行互換。
*的分散性
DCS是一個“半分散式”系統,它是采用一個或多個“控制單元”對多回路進行控制,其控制部分分散到一些控制板上,每個控制板上又有多個回路。
現場總線則采用的是*分散體系,它的控制單元全部分散到現場,控制回路由現場設備實現,在現場總線中又同時允許在控制室中用數字通信的方式進行操作與調整。
現場總線在調度自動化中的應用
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電網所需監視和控制的信息量迅速增加。及時、準確地判斷電網的運行狀況,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是各級*急切關心的問題。調度自動化系統包括廠站端系統、調度端系統和通信系統。
廠站端系統構成
廠站端的監測與控制系統由前端智能單元、工控機、網絡通信管理適配卡、Modem及相應軟件組成。
前端智能單元一方面完成對各線路電流(A相、B相、C相)、電壓(A相、B相、C相電壓、AB相電壓、BC相電壓、CA相電壓)、三相/單相有功功率、三相/單相無功功率、三相/單相正有功電能、三相/單相負有功電能、三相/單相正無功電能、三相/單相負無功電能、三相/單相功率因數以及周波等電參量的測量;另一方面還要完成對各開關狀態的檢測和控制。
前端智能單元采用InR80C196KC16位系統架構,主要包括采集控制邏輯、模擬信號處理、開關量輸入輸出處理、通信處理、系統監測與保護、實時時鐘及電源等部分。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抗*力,所有數字邏輯的處理全部集成在單片高密度、超大規模的可編程邏輯陣列中。為了使前端智能單元能在惡劣的電磁環境下可靠工作,除了在電路設計、器件選擇、布線布局、屏蔽隔離等環節盡可能完善外,還應隨時對前端智能單元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以確保在意外故障發生時不誤操作和丟失數據。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本系統的前端智能單元可安裝在戶外的端子箱內(就在PT、CT下面)。
廠站端工控機用于顯示廠站電氣主接線及其運行狀況、記錄各種數據、顯示各種曲線和圖表、異?;蚴鹿蕡缶按蛴⑿畔⑥D發和接收。一般變電站只需要一臺工控機即可完成上述全部工作。在發電廠,根據監視點的需要可增加工控機。
網絡通信管理適配卡插在工控機的擴展槽上,實現前端智能單元和工控機之間的高速數據交換,并實現對網絡的管理。
本系統中的Modem是電力系統的Modem,它完成變電站與調度端之間的數據通信,其數據傳送格式嚴格按照91CDT規約編制。
調度端系統構成
調度端對整個系統進行監視、控制和管理,由工控機、調制解調設備、多路通信接口設備、大屏幕顯示器構成。
數字通信
廠站端與調度端之間的數據交換是通過數據通道傳送的。目前電力系統有載波通道、微波通道、光纖通道等。對于載波通道和微波通道,需要在通道兩端使用電力系統的調制解調器(Modem)。根據筆者的經驗,同一通道兩端的Modem應采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Modem。
基本現場總線的調度自動化的優點
采用基于現場總線的發電廠、變電站實時監測監控系統以及由此構成的調度自動化系統,既可避免使用大量電纜將PT、CT二次側電參數傳送至中控室,又可減少線損造成的誤差,提高測量精度,還可取代中控室,使之節約占地面積與基建投資。該系統與傳統的變電站監測監控系統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前端智能單元可安裝于CT或PT端子箱內,對所采集的數據就地處理,數字化傳送。
(2)網絡由兩根雙絞線組網,故障率低,通信波特率高。
?。?)解決了傳統監測系統中CT、PT到中控室間的壓降問題,測量精度高。
(4)抗*力強,能在戶外惡劣條件下運行。
?。?)結構簡單,體積小,安裝、維修方便。
結束語
隨著電力網的不斷擴大和計算機測控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變電站的模式已在全國電力系統內推廣,特別是對城市和農村電網的改造,可大量采取將電參量的監測、監控與保護設備下放到戶外端子箱處(附近)的地方,無需再另建專門的控制室。將監控與保護設備下放是電網發展的趨勢,也是英美等發達國家的現行模式。由于減少變電站的占地面積、節約基建投資和電纜費用,將大大降低改造成本。另外,*屏棄長距離測量信號電纜的直接結果就是測量精度、抗*力和可靠性的明顯提高?;诂F場總線的監測監控系統必將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的發電廠和變電站中,而且與數據通道、調度端監控系統一起構成新一代調度自動化系統。
全年征稿/資訊合作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2025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電產品交易會 暨先進制造業博覽會
展會城市:合肥市展會時間: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