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毅:人工智能創業不能盲從 抓住市場痛點再下�
但是不要過分擔心,因為機器人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在將來的社會也不存在人類跟機器人成為對立方的可能性。只會存在一部分培養自己機器人的人群跟另一部分培養自己機器人的人群,存在認知差異,甚至會出現認知對抗。不存在把機器人放在一邊,把人放在一邊的情況。就好像世界上不存在說男人要打敗女人,女人要打敗男人一樣。這個陣營不會出現,因為男人、女人組織家庭,他們都是復合在一起的。尤其重要的是人類是有共同價值觀的,這就是人的生態,好比我們說文明、善良、誠信、公平、平等,這種生態早就存在,新誕生的機器人也好,生物人也好,它如果不符合那個生態,一定會死去,所以不用過分擔憂�
智能駕駛不是無人駕駛,應該是人與機器人的和諧相處
記者:您剛才提到您近在研發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您覺得無人汽車未來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普及?同時如何去消除人們對無人駕駛安全方面的顧慮?
李德毅:我做的智能駕駛的特點不同于特斯拉,也不同于谷歌的智能駕駛。他們強調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我個人認為智能駕駛應該是人與機器人的和諧相處。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好的車,還要造一個能夠替代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與周邊環境和車流交互的這樣一個不可替代的“駕駛�”。這�“駕駛�”默化了駕駛員在開車過程中的實時干預,這一點有它的創新之處。所以我們為今后整個智能產業鏈創造了一個新的鏈條,不但要有傳感器,還要�“駕駛�”,以后還有整車的集成、車輛的服務。有�“駕駛�”之后,你就會發現人和無人駕駛的車或者機器駕駛的車,他們之間會發生非常友好的溝通�
近有些智能汽車在新加坡上路,百姓說它像幽靈一樣,不敢坐。什么原因?因為它沒有跟人交互。我們的“駕駛�”,除了保證安全行駛外,還可以學習駕駛員如何開得更舒服一點,如何開更省油。怎么舒服、怎么省油恐怕不是汽車廠能想出來的,一定要向駕駛員學習。所以我們的“駕駛�”,不但有決策功能,還有交互和記憶功能。我們很欣慰找到了汽車產業的重要鏈條,這也是我們的創業能力�
記者:這個聽起來非常讓人期待,您預測一下這項技術什么時候能夠投入應用?
李德毅:我們的研究始終沒有停止。去年我們在開封,用大巴做了這樣�“駕駛�”。在開的過程中,這�“駕駛�”不斷喋喋不休地從車載電臺里發出聲�“我現在在干什�”,大家覺得坐在里面很有意思。當然你可以把它關掉,如果你想安靜一點的話。現在我們正在北京做實驗,我們不但做大車,還要做小車,我們希�“駕駛�”與人能夠更好地相處。比如,有些車子發生了事故,如果機器覺得處置不了的時候,能夠比較早地自然地發出聲音,引起車上的人注意。其實你仔細想一想,如果有個無人的車你敢坐嗎?即使你坐到車上,可能有個突然的事情你要下來,你找誰啊?所以我覺得這個車子應該像機器人一樣能跟你說話。高德導航有林志玲版、郭德綱版,將來我們的機器人也可以用語音代替虛擬人,跟人家討論問題。你本來想到機場,突然車上有人心臟病發作了,你說�“對不起,我現在有個急事,你給我開到醫院去吧�”然后車子回答“好啊,去�”。這多好?
人工智能創業不能光看到熱潮就下海
記者: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和投資如火如荼�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達�1270億美元。海量資本與創業者進入這個領域,您認為人工智能這股熱潮是否存在泡沫?是不是虛火太大�
李德毅:我們希望真正創業的人能夠冷靜思考。很多人看到這個趨勢,因為覺得只要趨勢對了,我們往里鉆就不會吃虧。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要想想自己的強項、自己的亮點、市場的賣點、創意的痛點,分析透了,再下海更好�
記者:有沒有具體的建議?人工智能市場的競爭出現了白熱化,創業者應該怎么辦?他們重要的是找市場還是集中在提升技術上�
李德毅:現在我們的社會投資渠道很多。好比說種子投資,僅僅是個好的想法,種子投資就可能給�5萬美金,你就可以搞這個項目。但有的人他不但有了項目,他還有成果,你可以拿成果把它變成產品。有的人有了產品,但是找不到市場,所以你要把產品變成商品。從想法到項目,從項目到成果,從成果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總而言之,你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不是光靠熱情就可以下海的。對創業者而言,這個產業鏈怎么做?你在哪個點上定位?你的上游是什么?下游是什么?你開公司,誰給你訂單?你的錢怎么流動起來?怎么把這錢花出去?現在投資商比較多,找錢不困難。但是錢如果花不好,是很大的問題�
記者:我們從宏觀層面看,科技創新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
李德毅:我覺得我們國家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號召廣大的青年人“雙創”,這一點在全世界都不太多見的。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有熱情,能夠找到自己的強項,把它真的當做一個事業來做。我們中國人是有智慧的,對未來我們應該充滿自信。這次會議的宗旨其實也�“雙創”,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機制創新。離開了機制,科技創新開不出果子。但是離開了科技創新,光有機制,光搭起平臺,沒有唱戲的也不行。所以還是需要共同努力,“雙輪”驅動�
(原標題:李德毅:人工智能創業不能只看趨勢抓到痛點再下海�
- 全年征稿 / 資訊合作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 凡本網注�"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智能制造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智能制造網,http://www.lfljgfsj.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01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詳細]
- 02三豐精密量儀展示全球領先測量技�
在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精密測量技術作為產業的“眼[詳細]
- 03西安市農機總站調研蔬菜機械化助力優勢
日前,陜西省西安市農機總站技術人員赴高陵區全季西紅柿示�[詳細]
- 04選農機我只信賴東方紅
在農機化發展進程中,有無數像閔田這樣的普通農機手,他們信[詳細]
- 05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召開整治騷擾電話專項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加強�[詳細]
- 06新簽項目76個!盈峰環境去年凈利潤增長約3%
2024年,盈峰環境實現營業收入131.18億元,同比增�3.85%�[詳細]
- 07協會主軸分會2025年第一次理事會議及技
4�22日下午,召開主軸分會2025年第一次理事會議,分會理事[詳細]
- 08先鋒電子2024年凈利潤2647.42萬元 同比
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1.15億元,同比增�13.68%。歸�[詳細]
- 01先鋒電子2024年凈利潤2647.42萬元 同比
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1.15億元,同比增�13.68%。歸�[詳細]
- 02廣州資源環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戰略合作
4�22日,廣州資源環保公司與越南進盛投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詳細]
- 03國家數據局綜合司關于征集數據基礎設�
為落實《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簡稱《建設指引》)�[詳細]
- 04十部門聯合發文,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近日印發,�[詳細]
- 05南充市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助推農業
截至目前,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0.5%,首次超[詳細]
- 06新簽項目76個!盈峰環境去年凈利潤增長約3%
2024年,盈峰環境實現營業收入131.18億元,同比增�3.85%�[詳細]
- 07青島中海環境扎蘭屯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
青島中海環境扎蘭屯市畜禽糞污綜合資源化利用項目占地面�87[詳細]
- 08AI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最大的瓶頸�
在看似繁榮的表象下,行業共識正在逐漸浮現:人工智�(AI)技[詳細]
- 01霸王茶姬上市!成美股“中國茶飲第一�
中國茶飲品牌霸王茶姬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茶飲[詳細]
- 02關于征集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標準起草單位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下達的2024年第七批推薦性國家標[詳細]
- 03快訊|螞蟻集團和中國移動計劃投資宇樹科技
機器人獨角獸公司宇樹科技計劃引入新投資方,包括螞蟻集團和[詳細]
- 04零部件企業跨界具身智能,能掀起多大風
汽車零部件企業紛紛躬身入局,緊跟整車企業的步伐,毅然闖�[詳細]
- 05最“燒錢”的補能和芯片,蔚來扎進去�
從資本市場到圈內人士,對蔚來依舊堅持高研發投入,建設換電[詳細]
- 06世界最小無人機誕生:直徑不�1厘米�
這款飛行機器人堪稱目前世界上實現可控飛行的最小無線機器人[詳細]
- 07AI賦能制造業:邁向實時化與智能化的未
AI技術正在深刻改變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本文將深入[詳細]
- 08全球首個跨本體協作框架問世!可支持�
RoboBrain已集成超百億參數的多模態大模型,支持對自然語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