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論壇會議】12月9日在廣東東莞召開的首屆科技創新論壇上,來自中國、德國、加拿大等地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聚東莞,深入探討“科技開放共享”、“工業4.0”、“人工智能”等前沿話題。
首屆科技創新論壇召開 多個前沿話題引熱議
作為2016中國(東莞)科技合作周的重磅環節,本屆論壇瞄準歐美等科技創新先進國家和地區,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內容展開討論。本次論壇由廣東省科技廳、東莞市政府、新華網聯合主辦,東莞市科技局、新華網廣東分公司以及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工業4.0”與“中國制造”
德國工業4.0專家烏爾里希·森德勒對中國制造業的科技創新大力點贊。他說,如今的中國可以說是工業制造強國,各種各樣的產品都是中國制造。而現在中國的目標是要從數量強國轉向質量強國。他舉例說,中國的高鐵發展就非常快。“很多德國人都認為,如果想知道高鐵的未來怎么樣,要到中國來看,而不是到德國去。”
在論壇上,烏爾里希·森德勒從工業4.0的起源、背景、內容、核心四個方面,對工業4.0進行全面論述。烏爾里希·森德勒說,“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講到大眾領域、大行業、大項目,同時也有15個創新中心,預計將在未來十幾年中逐步成立,工業4.0的核心是產品,而產品實際上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服務的整合。
吉爾吉斯共和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馬克薩特?堅季米舍夫向參會嘉賓推薦了廣東-獨聯體科技合作聯盟,“它作為‘一帶一路’廣東科技、人才和產能合作基地,是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該聯盟致力于在新材料、信息電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領域開展科技產能合作,為企業引進‘一帶一路’國家創新團隊和人才,促進先進技術成果在廣東實現產業化。”
政企合力助推廣東科技創新
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趙新力表示,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和前沿陣地,也是中國科技創新活躍、科技創業集聚的省份之一。自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協助廣東開展“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相關工作,引進的5批次創新創業團隊中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科技創新創業的人才。
“東莞制造正在一步步蝶變為以創新、智能、品質為核心的新制造業經濟的脊梁”,天安數碼城集團董事長李可表示,天安數碼城集團與加拿大創新技術研究院簽署了中加直通車合作協議,標志著以多倫多大學、羅瑞爾大學等加拿大高校資源為基礎的高新創新技術人才未來將引入東莞,落地鳳崗天安數碼城,與東莞制造類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借助天安海外創新直通車資源,打通產業轉型升級的“任督二脈”,將有力地推動東莞乃至珠三角制造業經濟加速轉型、更優發展。
“世界工廠”的創新經
東莞,一直有“世界工廠”之稱,“東莞塞車缺貨”也曾是東莞引以為傲的標簽。近年來,嚴重依賴外向型經濟的東莞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如今,東莞毅然轉向“創新路”,盤活存量、引入增量、深化改革,不斷激發新活力、打造新業態、釋放新紅利,書寫“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新詩篇。
據統計,目前東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00家,省市創新科研團隊達到53個,新型研發機構達到32家,并先后獲得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榮譽。2015年在全廣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三,僅次于廣州和深圳。
東莞市常務副市長張科表示,東莞先后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前列、努力在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目標,大力開展科技合作,在深化改革、提升開放水平中推動科技創新,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近市政府審議通過的《“東莞制造2025”規劃》提出,到2025年,將東莞建成有影響力的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為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提出建設制造強國的宏偉目標做出重要貢獻,讓“東莞制造”成為“中國制造”的品牌。
(原標題:首屆科技創新論壇:當“工業4.0”遇上“東莞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