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姚之駒
姚之駒:大家下午好。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于機器人或者說智能制造的思考。
機器人是近幾年為熱門的一個話題,因為從它的行業發展速度能夠看出來,2009年,中國的市場容量是五千五百臺,年均增速超過百分之五十,是為被關注的細分小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目前規模并不是很大,整個行業規模不超過一千個億,但就這么一個小行業,就在上個月由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等相關部委聯合發布了十三五的這個產業規劃,這也說明了這個行業的一個代表性,一個重要性,正好這個規劃是我來主筆的,所以我想就這個規劃的一些思路跟大家也分享一下。
實際上做這個規劃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這么一個困惑,就是中國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在于哪兒,現在都說到智能制造,實際上這個話題從上一次十二五的規劃,我們就有這么一個探討,當時我是這個智能制造裝備,就是裝備,十三五戰略新興產業的編寫組的成員,就在說未來的一個發展,工業的轉型升級出路在于哪兒,因為從進入新世紀(19.710,0.00,0.00%)以來的十年,中國的這個制造業是一個黃金的十年,以我們機械制造業裝備來說的話,規模增長了十倍,年平均增長速度是百分之二十五,是一個黃金的十年。
但大家都知道,在2012年之后,這個行業的增長到了10%左右,現在還在就是有這么一個增長的下行階段,那么未來的這個發展在于哪兒,大家提出這個工業轉型升級,工業轉型升級的話,升級在于哪兒,所以智能制造是一個方向,又提到了這個機器人,所以在這就是為什么,在十二五期間,戰略新興產業把這個機器人列在里面,作為智能制造裝備的一個代表,列到里面,但是我們發現,雖然這么熱,熱到什么程度,國外評論我們中國的機器人是個機器小人,不具備核心的能力,只是把這個零部件買來,技術買來拼湊而成,然后下一步會出臺指導意見,我們配合工信部,在做這項工作。
通過這個各地報上來的數據,上規模的機器人,全國超過八百家,過去兩年各地出臺的這個產業的扶持政策有七十七項,已建和在建園區有四十二個,大家對照我前面說的數據,這個行業不到千億,卻有這么大的大家的熱情,實際上反映出這個行業有一些浮夸,也反映出大家對于這個智能制造方向的一個理解,因為每年調研的企業有兩百多家吧,因為在這個行業,每年會有企業的一個調查和研究,然后我們企業的也非常困惑,就是說老談工業4.0,智能制造這么互聯網加這些概念,但是這個跟企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包括所面臨的這個市場的困境,實際上很遙遠,怎么來解決。
所以這個可能就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這個創新,協同創新,就我們做這個機器人方面的話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我們這個規劃,我們在這個提高產業的創新能力,實際上是三層方面,一個是本身大家對于創新的理解,就是怎么來提高這個創新中心,這個在規劃主要任務里面,會提到要建國家的創新中心,第二個方面,可能大家會發現有別于其他的規劃,對于創新的理解,我們把建立和完善這個標準體系,作為我們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包括我們開很多的這個機器人座談會,企業家說的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標準,標準實際上對于一個產業發展,尤其對于一個新興產業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在這個規劃里面有別于其他的,就是健全和完善建立這個產業的一個檢測和論證體系,這個也是我們作為一個探討,在一個新興產業里面,怎么來發展這個創新能力,作為創新能力的一個支撐,因為前面說到這個機器人產業的非常火,企業非常多,但是這么多的企業,是否能夠生存下去,或者說怎么來讓好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因為前面說到很多的企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但是他們怎么愿意進入這個行業,怎么愿意,而且能夠生存下去呢?這存在前面說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這個熱情,地方政府每年有幾百億的這個資金來作為這個補貼來扶持,但這個補貼資金是否真正能落到實處,落到真正的有這個核心競爭力的這個企業上面,這個應該是檢測認證中心能夠做的工作。向行業,向企業,向用戶發出認證的信號,通過這個產品有這個質量保證的,這個是我覺得,對于機器人行業來說,對于創新的我們的一個思考。
我想,因為時間有限,跟大家我對于這個新興產業機器人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創新的,我們的一個理解,以及我們規劃是怎么來這方面的布局,謝謝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