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電網“馭電”智能仿真大模型基于云南電網3500節點數據完成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成功實現未來海量電網運行方式的智能生成,并正在實際電網運行中推廣試用,標志著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電力智能仿真器具備投用條件。
據悉,“馭電”大模型是南方電網公司依托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集成項目“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的大電網異步分區規劃與控制研究”,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華為公司以產學研合作方式共同研發出的新型電力系統智能仿真計算工具。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發電正迅速成為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保持高速度發展趨勢。然而,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具有“看天吃飯”的特性,不一定每時每刻都能足量供應。隨著新能源大規模并網,電力系統規劃和運行面臨高度不確定性環境下海量調度單元的多目標、多約束的快速決策等重大技術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既要保證電力系統安全,又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新能源,對電力系統開展仿真分析就很關鍵。但高比例新能源造成電力系統中不確定因素太多,使得計算場景異常復雜,傳統仿真工具能容納的場景既少、計算速度又慢,難以滿足需求。
“傳統的仿真工具,主要將電力系統建立數學模型,求解高階微分代數方程,但面對大規模新能源帶來的維數災難問題,傳統仿真的計算能力和效率已出現瓶頸。”南方電網公司戰略總監、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兼南網科研院董事長、黨委書記鄭外生介紹道。
作為電力行業大模型,“馭電”大模型沒有采用類GPT通用大模型作為基礎,在底層算子和訓練機制中嵌入電力系統規律,打造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的“超強大腦”,潮流計算和穩定分析速度相比經典仿真提升1000倍,計算誤差小于1.5%,可廣泛用于電網規劃、調度控制和市場出清等重要領域,實現在確保電網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開發利用新能源,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馭電”大模型實現了電力行業智能科學計算從0到1的重大突破,填補了世界空白,于2024年7月4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獲得了被譽為人工智能領域“奧斯卡獎”的SAIL獎(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彰顯了南方電網為世界人工智能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
下一步,模型將陸續在南方地區開展示范應用,檢驗不同新能源滲透率下系統的安全穩定性,為高比例新能源系統的安全經濟運行提供指導,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而且,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馭電”大模型未來逐步在國內外的推廣應用,不僅能樹立電力行業科學計算大模型的新標桿,而且對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