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科技發展報告
一、行業和科技工作簡況
2023年,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和國內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展現出新的活力。面對國際競爭挑戰,行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出口額同比增長10%。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非全口徑)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實現2.5%和5%的增長。行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2%,比2022年增長0.25個百分點。行業研發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在環保型非織造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等領域,多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行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
行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截至2023年末,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及相關領域已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9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級研究中心1家、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紡織行業技術創新中心11家、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21家(附表1~附表7)。同時,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產協”)持續依托行業重點企業和產業聚集地,不斷打造行業科技創新平臺,助力行業技術交流和產學研合作。
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方面,行業通過提升檢驗測試平臺服務能力、擴大服務范圍,不斷滿足行業多樣化檢測需求。這些平臺不僅提供常規的紡織品檢測服務,還涵蓋了功能性檢測和特種性能測試,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此外,中產協加強了與國內外相關檢測認證機構的合作,推動了國內外檢測認證結果的互認。行業主要公共服務平臺名單見附表8。
(二)行業標準化工作情況
在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優化方面,2023年行業獲批籌建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這是優化和完善我國紡織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體系架構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強化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標準化管理職能,有效服務行業發展需求、構筑科技創新體系,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國際話語權提供更為堅實的標準技術支撐。
在標準化具體工作方面,截止到2023年底,產業用紡織行業共有國家標準62項(含1項職業標準),行業標準67項,團體標準25項。產業用紡織品行業2023年共發布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11項、團體標準7項(附表9~附表11),涉及土工、汽車、衛生、繩網、過濾等多個應用領域,覆蓋了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產品標準、方法標準等多種類型,有效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GB/T 42693―2023《應急產業用紡織品分類》的發布和實施,有助于解決行業間對應急產業用紡織品認知較為混亂的現狀,在原料、中間產品加工、制品生產、下游應用單位的產業鏈中形成統一共識,對于促進我國應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GB/T 17639―2023《土工合成材料 長絲紡粘針刺非織造土工布》、GB/T 17640―2023《土工合成材料 長絲機織土工布》、GB/T 18887―2023《土工合成材料 機織/非織造復合土工布》三項土工領域標準的修訂和實施,對于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有著積極意義。GB/T 42704―2023《汽車內飾用紡織材料 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箱體法》、GB/T 42942―2023《汽車內飾用紡織材料 肖伯爾耐磨試驗方法》填補了汽車內飾紡織材料關鍵性能評價空白,對于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有著重要意義。FZ/T 64105―2023《防雹網》填補了防雹網產品標準空白,對于提升產品質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增產增收具有中重大作用。FZ/T 64110―2023《吸色非織造布》首次統一了洗衣吸色布關鍵性能評價方法,建立了全面的質量體系,有助于引導和規范該類產品的健康發展。
協會團體標準CNITA 23101―2021《水刺非織造布及制品 生物降解非織造布》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3年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這是政府對于協會團體標準工作質量和實施效果的肯定,有助于進一步支撐行業非織造布及制品生物降解認證等相關工作的開展。中產協召開T/CNITA 01004―2023《口罩透氣性評價與分級》標準宣貫會,啟用口罩透氣性分級標識,對于保障消費者權益、優化口罩供給質量、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推動口罩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2023年,中產協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土工合成材料技術委員會(ISO/TC221)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繼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推動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接軌,提升中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
(三)行業科技創新榮譽和項目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繼續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就。行業在納米纖維加工技術、環境保護、復合材料制備等領域進一步深化研究,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和應用轉化。
2023年,共有67項成果獲得“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20項科技成果獲獎,占29.9%,其中,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附表12、13)。獲獎成果主要分布在安全防護、醫療健康、工程建筑、航空航天、交通運輸、智能制造等領域。
2023年,行業7件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附表14);行業25件專利獲評中國紡聯優秀專利,其中,金獎4項、銀獎10項、優秀獎11項(附表15);行業內30余項產品榮獲2023年度工信部“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稱號(附表16)。
2023年,行業4項項目獲得“紡織之光”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經費支持(附表17),行業多項項目通過了中國紡聯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附表18),產業用紡織品領域有10項項目在第一批中國紡聯科技指導性計劃項目中立項(附表19)。
(四)科技項目人才隊伍
2023年,4位專家榮獲“紡織之光”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特別貢獻獎―桑麻學者榮譽,11位專家榮獲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紡織學術獎(附表20、21)。(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