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一項調查顯示,鋰離子電池組的平均價格創下了七年來的最大降幅,這很可能會加速實現電動汽車與汽油動力汽車之間的平價化進程。
調查顯示,2024年電池組的成本下降了20%,降至每千瓦時115美元。調查指出,電池產能過剩、金屬和組件價格下降,以及繼續轉向使用價格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推動了成本下降。該研究分析了電動汽車、公共汽車和商用車等一系列應用中的343個數據點。
電池成本下降比預期更快預示著,電動汽車的價格最快將在2026年降至與內燃機汽車相近的水平,屆時平均價格預計將低于100美元/千瓦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平價點”。報告指出,中國市場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純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已低于汽油動力汽車的價格。
報告稱:“預計2024年,僅中國生產的電芯就足以滿足全球電動汽車和固定存儲領域92%的需求。這給電池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規模較小的制造商正面臨著規模較大企業的挑戰,迫于壓力,他們不得不降低電池價格,削減利潤,以爭奪市場份額。”
但電動汽車電池供過于求的情況不太可能成為常態。電動汽車電池更依賴于汽車銷量,這就會將電池的產銷與交付的汽車數量聯系在一起。報告指出,由于全球需求放緩,電池制造商不太可能生產過剩的電動汽車電池。
根據自2010年以來收集的價格和銷量數據,電池組價格預計將在2026年跌破 100美元/千瓦時的大關,并在2030年達到69美元/千瓦時。但是,地緣政治和政策變化為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進而也為電池價格增添了不確定性。
在歐洲,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的政府比預期中更早地削減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受此影響,歐洲各國紛紛游說放寬汽車二氧化碳排放的近期目標和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銷售的長期計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