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全區交通運輸工作
2023年,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的決策部署,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緊緊圍繞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目標任務體系,以主題教育為主線,以交通強區建設為統領,以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埋頭苦干、擔當奉獻,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扎實成效,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堅實的交通力量。概括起來,就是“六個好”:
——關鍵指標好。完成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456億元,占全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的70%以上。公路水路建設投資規模全國第4。高鐵運營里程全國前10。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全國第4。鐵路、民航貨運量、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北部灣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全國前10。鐵路客貨運輸量“雙雙破億”。跨境寄遞量增速全國第1,總量全國前10。高速公路車流量6.5億輛次,同比增長34%。
——建設勢頭好。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全線掀起建設高潮,提前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任務。歷經15年推動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標志性工程黃桶至百色鐵路拉開建設大幕。廣西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鐵路貴陽至南寧高鐵建成運營,實現市市通高鐵動車。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900公里、總里程突破9000公里。北部灣港具備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靠泊能力。289個抵邊自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廣西交通建設連續4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連續6年獲自治區績效考評一等獎。
——風險穩控好。公路水運行業連續7年保持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高速公路入口違法超限超載率降至0.4%。鐵路、民航、郵政領域未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圓滿完成春節等重大節假日、重要時段和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等重大活動的運輸保障任務。成功應對“龍舟水”、臺風“泰利”等惡劣天氣,牢牢守住了安全穩定底線。
——轉型升級好。召開全區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大會。新增2個院士工作站,新創建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20個,7人(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高層人才認定。16項平陸運河重大科技專項獲得批復。2個項目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9項工程榮獲中國公路行業最高質量獎。17項成果榮獲廣西科學技術獎,7項成果入選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63項成果被全國性行業協會評為科技進步獎。
——開放成色好。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海鐵聯運班列連“線”成“網”,輻射至18省70市144站點,延伸至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73個港口,開行班列突破9000列、達到9580列,同比增長8.6%。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東盟民航合作論壇,推動成立中國—東盟民航合作交流中心,建成并投運廣西低空飛行服務站,國際客運航線實現東盟10國通,國際貨郵吞吐量排全國第11位。新增1對國際道路運輸車輛通行口岸、10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1對雙邊性口岸升格為國際性口岸,完成國際道路客貨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100%、90%。
——改革態勢好。農村公路列養率100%,“路長制”市縣全覆蓋。創新給予自駕游的外省籍一類客車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半優惠。2100公里沿邊臨港連接園區高速通行費實行“折上折”。率先試行“信用積分”制度,大幅提升長洲船閘過閘效率。道路運輸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從業資格證辦理成功率連續3年排全國第1。單件快遞物流成本降幅全國第7。深化交通法治建設,推動《廣西航道管理條例(修訂)》提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等法規前期立法工作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縱深推進。
二、2024年全區交通運輸重點工作安排
2024年,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重大方略要求,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交通運輸部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著力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運輸體系,著力做好增活力、防風險、穩預期、保暢通、降成本、提質效等工作,著力為中越成為具有戰略意義命運共同體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系,著力為廣西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提供全面順暢的交通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區,努力當好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開路先鋒。
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力爭完成綜合交通投資2000億元,歷史性實現市市通高鐵,新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900公里、力爭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力爭完成公路、水路、鐵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5%、5%、1%,民航旅客、貨郵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11%、6.3%,郵政業務總量同比增長7.8%。力爭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突破1萬班列,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900萬標箱,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17%以上。
(一)聚焦黨建引領、凝心聚魂,強力健全行業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之以恒凈生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化高壓態勢,堅決懲治腐敗問題。堅持不懈抓基礎,全面加強廳機關和廳直屬單位黨建工作,常態化排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堅定不移鍛造隊伍,選優配強廳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大力培養優秀年輕干部,推動實施干部跨單位、跨部門輪崗交流。久久為功強支撐,依托平陸運河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師。一以貫之促融合,全面促進黨建與行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融合。
(二)聚焦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傾力構建兩廣互通、通達港澳、連接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全力打通向海通道痛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平陸運河建設,確保全年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標志性工程黃桶至百色鐵路;高水平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推動出臺《北部灣港總體規劃(2035年)》,推進一批大型化、專業化、智慧化碼頭和深水航道項目規劃建設。全力疏通黃金水道堵點,推動出臺廣西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內河水運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復工建設龍灘水電站1000噸級通航設施,盡早開工建設巖灘水電站等通航設施改擴建項目,加快打通西南水運出海中線通道;持續推進大藤峽水利樞紐新線船閘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新開工南寧(牛灣)至貴港3000噸級航道工程。全力聯通出邊通道節點,爭取推動云桂沿邊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協調推動越方與我區銜接的鐵路、公路規劃建設。加快建設崇左至憑祥鐵路、上思至峒中高速公路等項目。全力暢通出省通道斷點,加快推進南深高鐵廣西段、柳廣鐵路柳梧段和南寧至湛江公路等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合浦至湛江鐵路等項目,抓緊推進南寧經桂林至衡陽新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開展湘桂運河工程前期研究,加快推進桂江航道工程等項目建設。
(三)聚焦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加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運輸服務體系。提高客運出行服務品質,推動增開廣西開往大灣區、長三角等方向的高鐵列車,加快打造與國內中心、熱點城市空中快線,加密通往東盟國家主要城市的航班航線,大力發展定制客運等個性化出行客運服務,組織做好綜合運輸春運工作。推動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西江黃金水道聯運和中轉中心、沙河至鐵山港東岸鐵路支線等項目建設,暢通多式聯運堵點;推動中越、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持續優化運輸結構調整。促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優惠政策,推動行業更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群體獲得融資擔保服務,規范交通運輸行業收費,優化大件運輸管理服務。推動交通運輸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盤活公路資產,發展路衍經濟,研究出臺《深化廣西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高質量發展 打造路衍經濟產業集群實施方案》。
(四)聚焦擴大需求、穩定增長,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公路方面,加快建設來賓西過境線等78個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連山至賀州公路廣西段等一批高速公路項目,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萬公里;加快推進近1000公里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新開工上林至橫縣公路二期工程等項目。扎實推進國道219線、228線廣西段提級改造,建成龍門大橋等重大項目。水路方面,加快建設柳江紅花樞紐至石龍三江口II級航道工程等在建項目,建成北海港石頭埠作業區8號9號泊位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長洲水利樞紐五線船閘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新開工貴港港高嶺頭作業區9號至11號泊位工程等項目。鐵路方面,加快建設崇左至憑祥鐵路等7個在建項目,建成南寧至玉林鐵路,全面實現市市通高鐵;加快推進南寧樞紐五象站等項目前期工作,新開工欽州東至欽州港鐵路增建二線等項目。民航方面,加快建設南寧機場T3航站區及配套設施工程等項目,建成南寧機場改擴建(二跑道);有序推進賀州機場、貴港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新開工中南地區(南寧)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郵政方面,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寄遞物流樞紐,大力推進一批市級郵政快遞樞紐和縣鄉村三級郵政快遞基礎設施建設。
(五)聚焦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齊力構建現代化農村公路交通運輸體系。織密進村入戶公路網,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和改造,有序推進鄉村道路“三項工程”建設,持續提升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比例,基本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打造安全耐久品質路,全面推進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基本完成農村公路存量危橋改造任務,創建5個自治區“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持續打造自治區“美麗農村路”。鋪就美麗鄉村幸福路,開展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建設鄉鎮運輸服務站、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持續做好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推動農村公路融合發展,一體推進農村公路發展與沿線的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推動客運站場轉型升級發展,豐富拓展“農村客貨郵+”模式。
(六)聚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構建現代化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企業分級分類監管機制,運用“互聯網+監管”手段,實施差異化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本質安全,推進交通領域“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平陸運河等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范創建,完成農村公路117座危橋整治和1868公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推動剩余60處鐵路道口“平改立”建設,推進鄉鎮渡船更新改造。強化風險防控,指導柳州市開展重型貨車安裝使用智能安防服務設備試點,嚴厲打擊客運異地違規經營行為,深入推進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治理,制定出臺廣西交通運輸風險評估地方標準。強化應急保障,建立健全綜合交通運輸應急管理協調聯動機制,完善各種運輸方式應急運力儲備體系,力爭開工建設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南寧)儲備中心。
(七)聚焦創新驅動、清潔低碳,大力推進交通運輸智慧綠色發展。提高交通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部區聯合印發科技創新引領平陸運河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行動方案,抓好聯合科技攻關等7項工作任務落實,組織開展第二批行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建設,創建中國—東盟交通科技創新聯盟。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基本完成4個部“十四五”新基建重點工程和13個交通強國智慧交通試點項目建設任務,組織評選第二批智慧交通試點項目,持續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加快推進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新增或更新公交、巡游出租汽車電動化比例分別達90%、80%,北部灣港新能源清潔能源集卡占比達35%,注銷淘汰1.2萬輛以上柴油貨車,持續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和道路運輸站場等充電樁建設。
(八)聚焦協同高效、系統集成,合力構建現代化交通運輸治理體系。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縱深推動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深化交通投融資改革和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建立交郵立體融合工作機制。強化交通法治建設,推動出臺《廣西航道管理條例(修訂)》,加快《平陸運河保護與管理條例》等法規立法進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優化行業營商環境,加強和規范信用監管,大力推行辦事“不見面”、業務“網上辦”,進一步落實大件運輸三年工作方案,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經營行為,推進互聯網道路運輸便民政務服務系統提質增效。
原標題:2023年全區交通運輸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