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為與江淮合作確定后,關于雙方會打造一款什么樣的車成為業內關注重點。畢竟,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不止江淮一家。從合作共贏的角度分析,與華為存在智選車業務關系的車企,最好形成品牌差異化競爭能力,而且應該聚焦不同價位區間市場,以避免內部競爭。
從現有的產品規劃來看,華為確實是按此執行的。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打造的問界系列,主攻20萬-60萬價格區間,受眾群體偏向家庭用戶。而華為與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系列,雖然也主攻20萬以上中高端市場,但首款車型是轎車且聚焦年輕消費群體。兩大系列基本上避免了內部競爭問題,且能形成協同效應。
當問界、智界占了先行者紅利,進入了消費者基盤最為龐大的主流市場,后加入的智選模式合作車企又該進入哪個細分市場,選定哪個價格區間?
關于華為與江淮合作的首款車型,當前的猜測有兩個方向:一個是MPV,另一個是轎車。共同點在于,都是定位百萬級市場。對于百萬級轎車,有媒體表示是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將在今年四季度正式上市。
對此,蓋世汽車咨詢了接近江淮汽車的知情人士,對方表示,目前公司還沒通知,都是傳聞,“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以公司正式信息為準。”
百萬級市場,拿得下嗎?
華為與江淮合作的首款車型是轎車還是MPV,是否瞄準的是百萬級市場,在官方消息公布前,依舊未有定論。但是,如果華為真的有意入局百萬級市場,產品能賣得動嗎?
畢竟,無論是華為還是江淮,都沒有打造百萬級產品的經驗。華為與之合作的多家車企中,推出的產品主要集中于20萬-60萬元價格區間市場。而且,華為的強項是在提供自動駕駛一體化解決方案、銷售渠道等領域,產品的制造及生產工藝則是由合作的整車企業主導。
盡管江淮通過與蔚來合作,積累了打造高端產品、開發高端生產平臺的經驗,但雙方的合作限于蔚來NT2架構前。在蔚來去年底推出售價超80萬元的ET9時,其已取得獨立生產資質,架構也將全面升級到NT3。而江淮汽車現在銷售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在20萬+中高端市場并無過多布局。
如果要與華為合作打造百萬級產品,那么雙方必須開發全新生產平臺,構建新的供應鏈,以匹配百萬級的硬件需求。華為還需考慮的是,如何讓百萬級產品的智能化方案與現有產品做區隔。同時,在保證性能、操控都優異的基本情況下,這款百萬級產品又有什么獨特的競爭力,能讓其區別于競爭對手。
如果華為和江淮真的瞄準百萬級市場,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表示,華為優勢在于“渠道、技術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但是,他依舊認為,如果相關產品上市,可能市場規模前景較小。因為現階段百萬級市場已經有競爭力較為強勁且知名度頗高的產品,比如蔚來ET9、保時捷帕拉梅拉、仰望新車、奔馳S級、特斯拉Model S等。
目前,關于華為與江淮的合作公開消息較少。已知的是,雙方合作的工廠已開工建設。去年2月時,中建六局宣布,以15.44億元中標了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EPC項目。彼時有消息稱,該項目為華為和江淮合作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工期一年,投資26億元。
最新消息顯示,該工廠的建設工作已接近尾聲。
在智選車模式的產品上市前,江淮其實已經加深了與華為的合作。1月31日,江淮瑞風RF8上市,定位中大型電混MPV,售價16.99萬-23.99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該車將推出鴻蒙版本,搭載鴻蒙4.0系統。鴻蒙版本計劃4月開啟交付。或許,瑞風RF8是華為與江淮智選車模式合作的試金石。
雙方智選車模式合作是否順利,是否能夠保持友好的合作關系,也是未知數。參考華為與長安、奇瑞等車企的合作,都因為誰占主導而出現了不太和諧的聲音。比如,華為與奇瑞打造的智界S7,可能因雙方在新車發布后的生產節奏上的失衡,出現了智界S7延期交付、不按訂單順序發貨的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