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渝府辦〔2023〕88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方便社會公眾全面了解行動計劃內容,現作如下解讀。
一、起草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引領,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底盤技術、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2021—2023年連續三年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展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全產業全鏈條協同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和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普遍面臨農產品種類多、種植模式多、農藝不規范,適用機具少、購置成本高,條塊分割多等問題,因此必須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推進農機、農藝、設施、農田、農業經營方式協同協調,由點及面,典型帶動,實現農機裝備從前端研發到生產制造、再到末端推廣應用的一體化推進。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重慶是我國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區省份,地形地貌復雜,全市2805萬畝耕地中單塊面積在1畝以下的超過80%,坡度6度以上的耕地超過80%,推動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是提高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必然選擇。《行動計劃》以系統工程的角度,從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的研發、制造、推廣、應用等4個主要環節入手,全鏈條通盤整體考量,實現市農機裝備從前端研發到生產制造、再到末端推廣應用的一體化推進。
一是聚焦需求端,回答了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到底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如何找出短板,明確研發主攻方向的問題;
二是聚焦研發端,回答了如何針對農機裝備短板問題組織開展科技攻關,構建農機裝備創新生態體系的問題;
三是聚焦供給端,回答了如何優化市農機裝備生產能力,強化產品供給,培育農機企業龍頭的問題;
四是聚焦推廣端,回答了如何打造農機應用典型,加強先進農機產品供需對接,從而帶動產品銷售的問題;
五是聚焦市場端,回答了如何擴大市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機的市場需求,以大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的問題;
六是聚焦保障端,回答了如何從組織、資金、人才等方面為農機裝備的發展提供保障的問題。
三、主要內容
《行動計劃》包括總體要求和組織實施兩大部分。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實現路徑和主要目標。組織實施主要從需求端、研發端、供給端、推廣端、市場端和保障端6個方面展開。
一是明確短板需求,提出開展農機短板需求調查、找出研發主攻方向,發布《重慶市短板農機裝備需求清單》;二是突出協同研發,積極打造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鼓勵農機裝備產業鏈上中下游和“產學研推用”各方面開展協同攻關,構建創新生態體系;三是強化優勢供給,支持市微耕機等拳頭產品拓展延伸產品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四是加強典型推廣,組織試點示范工程,發布典型案例,打造農機典型應用場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五是擴大市場需求,從宜機化農田建設、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等3個方面有效擴大市農機裝備的市場需求;六是完善保障措施,從組織保障、資金保障、人才保障等3個維度為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的一體化發展提供保障支撐。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