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今日)舉行的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現場交流會暨數字化診斷啟動會上,發布了上海市首批29家規上制造企業數字化診斷服務商。包括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上海東方申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冠智達實業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信投建設有限公司、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日前,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曾表示,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應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引領支撐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正處于提質增效的加速期,國內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程度不斷深化和水平不斷提高,在10大重點行業形成20大典型場景,已經由夯基壘臺的起步期加速轉入規模化應用落地階段。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5G基站總數達264.6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4.3%。5G應用已覆蓋52個國民經濟大類,移動物聯網在數字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移動支付等領域實現了較大規模應用。目前,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5.5%。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23年1-7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截至7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305.5萬個。
為加快推動5G發展,工信部表示將堅持適度超前,積極推進5G網絡建設,持續拓展5G網絡覆蓋廣度深度,拓展工業、礦業、電力、港口等先導領域的應用規模等,打造“5G+工業互聯網”發展升級版,今年推動不少于3000家企業建設5G工廠。強化5G應用產業支撐,大力推動5G輕量化(RedCap)技術研發,促進5G應用持續降成本、上規模。
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全國5G行業虛擬專網超過1.6萬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覆蓋31個省(區、市),“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已駛入快車道。
為了推動國內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上海市數字化辦日前印發了《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將重點實施“工賦鏈主”梯度培育等八大專項工程。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于80%;全市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打造20個標桿性智能工廠、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引領格局。
下一階段,上海市將圍繞實施方案工作部署要求,堅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一條主線”,協同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緊扣城市數字化轉型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革命性重塑“三個要求”,把方向、建制度、摸底數、強引領、創模式、優生態,統籌推進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迭代升級。
從產業來看,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加速,不但促進了企業的降本增效提質,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高效運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數字孿生、云邊協同等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然而仍然面臨數據難采集、產業協同難和網絡安全等制約。以GPT-3.5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數據處理、計算能力上有著飛躍式的突破,將其加入將提升工業互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人機協同,重塑數據跟蹤和分析的流程,助力工業大模型的產生,讓機器擁有“大腦”,加速工業互聯進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