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光伏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漲,除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持續擴產加碼以外,“跨界追光者”亦紛紛布局光伏賽道。
就在近日,為布局新能源光伏產業,A股上市公司百達精工引入光伏細分領域龍頭企業中來股份作為戰略合作方,正式宣告跨界光伏。
跨界投建13.5GW電池項目
4月17日晚間,百達精工(603331)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以其控股子公司江西百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百達”)為實施主體,投資建設“年產13.5GW太陽能電池片項目”,中來股份擬通過參股江西百達及對江西百達提供技術支持服務的方式與百達精工合作推進該電池片項目。
公告顯示,本次年產13.5GW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年產4.5GW TOPCon電池片項目,預估投資額約為14.62億元,建設期為10個月;二期年產9GW TOPCon電池片項目待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后適時啟動。
公告稱,中來股份擬斥資4590萬元認購江西百達新增對應金額的注冊資本,并將在增資完成后持有后者15%的股權(百達精工持股為85%);同時,中來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將為江西百達電池片項目提供全面技術支持服務,并由江西百達分兩期向泰州中來支付總計5000萬元的服務費。
實際上,由于百達精工此前并無光伏業務,本次擬投建年產13.5GW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意味著該公司正式進軍光伏領域,以實現主營業務向光伏產業的跨界。
背靠中來 布局TOPCon電池
據公開資料顯示,百達精工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各類壓縮機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產品全球細分市場占有率穩居前二。
然而,作為光伏“門外漢”,百達精工目前并不具備任何光伏產業技術儲備。要想跨界新能源光伏這一熱點賽道,其難度不可謂不低。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
正是基于在光伏行業并無儲備這一問題,百達精工與中來股份達成戰略合作,借此打開通向光伏行業的大門。
事實上,中來股份以光伏背板業務起家,并迅速成為該領域的行業龍頭;隨后又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光伏背板、N 型電池和組件與分布式光伏等多領域的領先企業。
今年2月,中來股份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浙能電力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浙江省國資委。
今年4月,根據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認證報告,中來在自主研發的J-TOPCon3.0 POPAID技術和M10尺寸N型電池片的基礎上,實現了26.7%的電池片實驗室轉換效率,創造了N型TOPCon電池領域的新世界紀錄。
如今,百達精工通過與中來股份戰略合作,攜手高效N型TOPCon電池片的產業化布局,以期搶占市場發展的先機。
對此,中來股份也表示,公司擬以分享和輸出先進的光伏電池技術為路徑,打造N型TOPCon技術的產業化平臺,并通過合作、合資和產能互享,實現合作主體之間的產銷協同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業績增長乏力謀轉型
財報方面,在2019-2021年,百達精工營收分別為8.52億元、9.68億元和12.1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75億元、0.81億元和0.92億元;近幾年該公司業績相對較為平穩。
2022年前三季度,百達精工營收9.79億元,同比增長約13%;歸母凈利潤6397萬元,同比下降約11%。可以看到,該公司增收不增利,業績增長出現乏力。
此外,在負債方面,百達精工的債務壓力較大。截至去年9月份,其總資產為20.85億元,總負債為10.90億元,負債偏高;其中流動負債達7.38億元,短期負債償還壓力較大。
在經營性現金流方面,2019-2021年,百達精工年均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僅為1317萬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該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1.2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58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383%,主要系當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增加所致。
綜合來看,在增收不增利、負債相對偏高的情況下,百達精工謀求轉型發展,跨界進軍新能源光伏賽道。
跨界者面臨的危與機
近年來,一大批業外企業紛紛涌入新能源光伏這一賽道,僅在去年已經有70余家A股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賽道。
而今年以來,就有明牌珠寶、仕凈科技、奧維通信等多家企業宣告跨界光伏,紛紛拋出巨額投資計劃。
不僅如此,許多光伏行業產業鏈各環節頭部企業也都忙著擴張產能,加碼一體化。隨著新入局者的增加,光伏行業競爭正在不斷加劇,行業內卷化日益嚴重。
對于百達精工而言,其跨界光伏面臨的壓力不容小覷。不過,在TOPCon產能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機遇。
今年以來,TOPCon整體產能正快速增長,市占率也將進一步提升。
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TOPCon的產能超過80GW,全年TOPCon組件出貨大約16GW。截至今年2月末,在光伏業內宣稱布局高效電池技術的產能中,超過850GW的新增產能選擇的是TOPCon技術。
根據市場預測,到2023年底,TOPCon 名義產能將有望接近480GW,其中近400GW為今年的新增產能。
因此,在P/N技術加速迭代的行業背景下, TOPCon產能快速爆發已成為大勢所趨。
而對于相關企業而言,誰能率先布局,搶占行業發展先機,誰就有可能在未來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吧。(文/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