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領域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住宅建筑,建筑
機器人都可以完成很多傳統人工難以完成或危險的任務,它們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行業的生產效率、安全性和質量。而在近幾年發展勢頭很猛的光伏、儲能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逐漸也出現了建筑機器人的身影,它的到來會不會幫助“新基建”快速推進呢?
總部位于舊金山的建筑機器人開發商Built Robotics宣布推出RPD 35,這是一款全自動太陽能打樁機器人。機器人RPD 35將四個勞動密集型步驟折疊成一個機器人,實現在其自帶的高級軟件和硬件無縫運行。RPD 35首先預先定位在太陽能電池陣列塊上,并將相應的樁圖上傳到機器人的計算機,然后執行的樁計劃自動劃分為樁序列,每個序列手動裝入樁筐中,隨后用12K伸縮臂叉裝車將樁筐叉到RPD 的雪橇上,并啟動自主打樁任務。機器人將所有樁安裝在其有效載荷中,然后返回其起始位置重新加載。
據Built Robotics的研發人員介紹,RPD 35系統將布局、堆放、打樁和竣工四個步驟組合到一個機器人中,使用 RPD 35機器人打樁機實現成本的節約并恢復進度確定性。RPD 35 是功率與精度的完美結合。定制設計的錘子每天 500 小時以每分鐘 24 次打擊的速度工作,比以往任何的施工方式都更快地將樁放入地面,傳統的手段和方法無法達到此效率的同時,施工的公差也控制得比傳統手段施工更好。
目前使用的客戶主要是太陽能農場,需要通過打樁機器人將太陽能樁安裝在農場里。太陽能樁通常是長 12-16 英尺、重達20磅的H型鋼。而這款打樁機器人擁有獨特的雪橇搬運系統,可增強樁的分布,且RPD 35上的雪橇可以承載22,000磅的有效載荷和多達192根樁,雪橇解決了現有樁分配方法無法實現的新生產率提升的問題。
打樁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大多數太陽能農場需要安裝數萬個樁。每根樁都被打入八英尺深的地面,并以小于一英寸的精度定位。這些樁構成了太陽能電池陣列的結構基礎,并用于每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項目。這如果只依靠人力配合傳統的打樁機工作,精度和效率都無法得到保障,但使用自動化的打樁機器人協助的話兩名工作人員每天可以安裝 300 多根樁,同時滿足行業預期的坡度公差。
太陽能打樁是一項艱巨而重復的工作,這樣的工作非常適合自動化,使用機器人是個很好的選擇,打樁機器人不僅能大大提高工地工人的效率,緩解勞動市場中緊張的建筑勞動力供應不足問題,還可以使工人們遠離建筑時候產生的傷害,減少噪音暴露、壓力、撞擊和夾擊等危險。而前不久,該公司完成了戶外光伏板自主操作(O-AMPP)項目的最終驗證,即在太陽能場建設過程簡化為一個機器人系統,由系統指揮機器人進行現場交付、檢測、提升和放置光伏模塊。
如今,新基建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太陽能光伏等建設需求龐大,打樁機器人的加入可以使工地更快地投入使用,并且可復制性極強,有利于進一步擴大生產。除此之外,打樁機器人作為建筑機器人的一種,只需要進行稍微的改造,就可以在普通的基建工地上也發揮他的作用。
據悉,自2018年Built首次部署以來,該公司的機器人已幫助在全國范圍內安裝了超過2GW的太陽能容量,足以為40多萬戶家庭供電。Built Robotics 于2022年4月籌集了64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在不斷的科技發展下,建筑機器人已經成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出現為建筑工人減輕了負擔,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了建筑安全風險。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機器人將會變得更加智能和高效,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建筑機器人賽道帶來更大的機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