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埃斯頓連續發布了16個公告,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實施新一輪股權激勵計劃,擬向286位股權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1000萬份,行權價格為每份21.48 元,行權條件為23/24/25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 億、5 億、8 億。
埃斯頓是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是為數不多躋身“國際準一線水平”的企業,過去幾年實現了機器人銷量的快速增長,17年公司機器人銷量不到2千臺,21年就達到了1萬臺,2022年實現出貨量1.7萬臺的目標,位居國產品牌首位,市占率約6%,2023年將向2.5 萬臺的銷量目標沖刺。
戰略變革轉向追求利潤
埃斯頓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雖然很大,但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沒什么利潤,不說與四大家族比,就是和國內如匯川技術等企業比,埃斯頓的利潤率也很低,過去三年間,扣非后凈利潤率僅在2%-3%的水平。
之前在財報中埃斯頓也特意解釋過,公司當前仍以快速擴張規模、增加出貨量為主要目標,努力抓住下游新興行業和重點應用領域的發展機遇,提高市占率,當出貨量達到一定規模,在通過規模獲取更多利潤空間的同時,快速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此次股權激勵以凈利潤為目標,似乎意味著埃斯頓的發展戰略有所改變,未來將會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凈利潤上,事實上這已經是埃斯頓的第五次股權激勵,前面幾次主要是將營業收入作為業績條件,這次突然以凈利潤為標準,表明了公司在改善利潤方面的決心。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埃斯頓會放緩擴張規模、提高市占率的腳步,在2022年,埃斯頓實施了第四次股權激勵,2022年營收不少于38億,2023年營收不少于52億,2025年營收則以100億為指引,這個增長幅度無疑是很大的,體現了埃斯頓對于業績增長的自信。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未來三年埃斯頓的凈利潤標準并不算高,大概率是可以實現的,一方面是機器人銷量已登上新臺階,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另一方面是過去埃斯頓通過頻繁收購來提高自主化率,這些年一直在推進融合和內化,已經有所成效,未來或可優化管理流程,減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方面的支出,達到提高凈利潤的目的。
2025年工業機器人出貨量超60萬臺
毫無疑問,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都將持續保持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當下對中國機器人產業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期。
一方面,由于國內制造業正在加速從勞動密集型的中低端產業切換到高端制造領域,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受益于國內制造業升級帶來的長期需求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國內人口紅利的褪去,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漲,出于降本增效的目的,工業機器人正在進入更多產業。
不知是否意識到,過去幾年的新冠疫情深刻的改變了全球的產業結構和企業發展意識,在疫情中能實現穩定生產的都是一些自動化水平比較高的企業,這推動了許多制造企業進行“機器換人”的決心,讓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持續旺盛。
另外,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體系,盡管有些核心零部件的性能還不如國外巨頭,但已經能實現一定程度的替代了,本土優勢讓國產企業能保證供貨,包括比亞迪在內一些高端制造企業都開始使用國產機器人。
此前因為海外供應鏈不暢的問題,導致國外品牌機器人供貨周期延長,許多企業因此減產停產,可謂損失慘重,如今使用國產機器人替代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避免再出現此問題,這也為國產機器人的迭代和成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30萬臺,2017-2022年銷量年復合增速達23%,未來在加快工業機器人應用的情況下,有望在2025年實現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60萬臺,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