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克山縣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呈現穩定正增長態勢,實現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72.3億元,同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3.7%。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8.3%,二季度增長6.4%,三季度增長5.8%,四季度增長0.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0億元,同比下降2.6%;第二產業增加值7.0億元,同比下降9.3%;第三產業增加值30.3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一、二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負增長1.3、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拉動經濟增長正增長2.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同期的48.1:11.4:40.5調為48.4:9.7:41.9。
一、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糧食產量規模縮減,畜牧生產低迷
202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35.0億元,同比下降2.6%。農業總產值71.1億元,同比下降2.6%。糧食產量及畜牧業是致使一產下降的主要因素。
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農業總產值分別同比增長8.1%、5.2%、4.7%,四季度同比下降2.6%。
受種植結構調整影響,增大豆,減玉米,全縣糧食總產量實現12.5億斤,比上年減少了4.7億斤,同比下降27.5%。分品種看,玉米種植155萬畝,總產量6.2億斤,同比下降47.1%;大豆總值164萬畝,總產量4.9億斤,同比增長30.3%;稻谷產量0.4億斤,同比下降13.2%;馬鈴薯產量0.9億斤,同比下降24.1%。經濟作物中鮮食玉米15萬畝產值拉動了農業的增長,種植業產值實現39.1億元,同比增長0.8%。畜牧業生產低迷,全縣生豬累計出欄31.8萬頭,同比下降3.2%;牛累計出欄4.7萬頭,同比下降5.3% ;羊累計出欄27.1萬只,同比下降6.7%;家禽累計出欄585.8萬只,同比下降5.9%;豬、牛、羊肉產量分別下降5.1%、3.8%、27.4%,牛奶和禽蛋產量分別同比增長38.2%和22.7%。畜牧業產值實現28.1億元,同比下降4.0%。
林業、漁業和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分別實現0.7億元、0.8億元、2.4億元,同比增長10.7%、16.8%、8.2%,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
(二)工業經濟增長乏力 企業拉動減弱
2022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7.0億元,同比下降9.3%。
從拉動因素看,工業是下拉第二產業的主要因素。
2022年,工業增加值6.4億元,同比下降9.9%,兩年平均增長9.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8.9%,兩年平均下降4.2%,增速在全市位列第8名。
分季度看,一、二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0.6%、7.5%,三、四季度分別下降6.4%和38.9%。
分門類看,規上工業負增長主要在于紡織、食品兩大行業,其中金鼎亞麻企業重組停產、萬潤食品生豬價格下跌、優貝康乳業訂單減少、眾聯紡織品生產動能減弱,4戶重點工業企業產值合計3.4億元,同比下降50.3%。
2022年,建筑業增加值6186萬元,同比下降1.3%;建筑業產值實現1.9億元,同比下降19.1%;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同比下降8.8%。
(三)服務業發展趨穩,行業動能明顯
202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30.3億元,同比增長6.5%。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第三產業加值分別增長7.3%、6.9%、7.7%和6.5%,服務業全年平穩運行。
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看,非營利性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較大,分別占比為17.4%、5%、6.7%、5.2%,分別同比增長6.0%、11.0%、2.6%和10.4%。營利性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住宿餐飲業所占比重較小,分別占比為2%、3.4%、0.9%,分別同比增長6.3%、4.5%、5.8%。
(四)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房地產項目稍有增加
2022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下降9.1%。比一季度回降41.3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降19.4個百分點,比三季度回降15.7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市位列7名。投資總量始終位列全市第1名。
從項目數量上看,2022年施工項目71個,同比增長4.4%。其中新開工項目41個,同比下降12.8%。
從項目規模上看,億元以上項目15個,同比增長7.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5.4%。
按產業分:一產、二產完成投資同比分別下降50.6%、18.6%、三產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9%。各投資項目進展順利。
按建設性質分:新建項目完成投資同比下降29.6%;擴建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1%;改建和技術改造完成投資同比增長8.2倍。
按構成分:建筑安裝工程完成投資同比下降8.8%,設備購置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6.7%。
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控股完成投資同比增加15.6%;民間投資同比下降30.4%。工業投資同比下降18.6%,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43.8%。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民生工程項目開工建設17個,完成投資同比增加33.8%。基礎設施建設占總投資的30%。
克山縣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房地產完成投資4.0億元,同比增長22.1%。建筑業產值實現1.9億元,同比下降19.1%。
(五)內資利用勢頭良好,億元以上項目占比較大
截至2022年,全縣累計簽約內資項目11個,累計利用內資42.4億元。其中,本年新簽約項目9個,與去年持平,簽約項目數量位列全市第5名。本年實際利用內資25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位列全市第7名,實際利用內資總量位列全市第1名。
從項目規模看,億元以上項目占比依舊較重,新簽約億元及以上項目6個,占新簽約項目數的66.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個百分點,億元及以上項目本年實際利用內資金額23.4億元,占本年實際利用內資總額的93.6%,比去年同期提高7.8個百分點。
(六)消費市場震蕩回落,新增企業添活力
202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6%,高于全市1.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市位列第5名。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0.9%,二季度同比增長4.1%,三季度同比增長1.1%,四季度同比下降1.6%。
2022年,全縣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同比增長21.6%,高于全市19.6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市位列第6名。
分季度看,受疫情疫情影響,消費逐漸回落,一季度同比增長69.5%,二季度同比增長48.6%,三季度同比增長42.7%,四季度同比增長21.6%。
新增限上企業和大個體,增添消費活力。2022年,全縣共新增1家限額以上企業和3家大個體,分別是克山縣鑫食源商貿有限公司、克山縣天之澤食品超市、克山縣蒂泰購物超市,克山縣海潤購物超市,是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止跌回升的主要力量。
政府刺激性消費政策,激發消費活力。全縣發放購車補貼、商場、超市消費卷合計50萬元,帶動消費2000多萬元。
(七)市場主體持續向好,發展環境優良
援企穩崗政策落實,市場監管持續發力,企業營商環境有序,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帶動新增市場主體3438戶、市場企業主體607戶,同比分別增長16.1%、17.4%,分別位列全市第5名和第7名。
(八)財政收入再度躍升,加快經濟回暖
2022年,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3.9億元,同比增長13.9%,位列全市第2名。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30.7%,二季度同比下降19.0%,三季度同比下降22.1%,四季度同比增長13.9%。
(九)稅收收入仍有下行,稅負形勢嚴峻
2022年,稅收收入實現3.0億元,同比下降23.9%,地方稅收實現1.3億元,同比下降23.7%,分別位列全市第8名和第7名。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7.5%,二季度同比下降48.3%,三季度同比下降65.8%,四季度同比下降23.9%。
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繳稅金795萬元,同比下降39.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57.7%,二季度同比下降66.5%,三季度同比下降30.2%,全年同比下降39.6%。
(十)金融存貸款余額增長,增速穩步上行
2022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64.1億元,同比增長14.7%,貸款余額52.7億元,同比增長4.5%,分別位列全市第6名和第8名。
分季度看,一季度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增長13.9%,二季度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增長12.3%,三季度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增長15.7%,四季度金融機構存款同比增長14.7%;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長7.8%,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長10.7%,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長12.6%,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同比增長4.5%。
(十一)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增收趨勢向好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6653元,同比增長3.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917元,同比增長3.7%,分別位列全市第8名和第9名。新增就業人數4009人,同比增長10.7%,城鎮登記失業率2.8%。
接待旅游人數279.42萬人,同比增長4.3%;旅游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4.3%。
(十二)外貿進出口額好于預期,增速大幅提升
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2810萬元,同比增長4.0倍。從支撐因素看,省市出臺系列對外貿易相關的獎勵政策,刺激全縣外貿企業對外貿易業務發展,其中華源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及華源農業有限公司本年度加大出口力度,主要出口產品以荷蘭大豆為主,使得縣域外貿進出口總額明顯增加。
二、應關注的問題
從2022年全年的經濟發展指標來看,全縣主要經濟指標都呈下降趨勢,連續近三年的高增長和快增長給2022年全年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保持平穩發展的難度很大。在2022年中,前三個季度保持增長,主要指標在全市九縣領跑,到第四季度后勁不足,各種壓力和弊端充分顯現出來。
從具體指標來看,指標之間互相都有嚴密的邏輯關系,GDP的增長直接受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支撐,其中一產、二產的下降,直接影響GDP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等間接支撐GDP,他們的下降,也會拉動GDP的下降,所以,想保持GDP的增長,有良好的位次,其它指標都得均衡發展。
從2022年一季度指標完成看,今年一季度指標增長很難,多數都會呈下降趨勢。去年的一季度指標基本都處于全市前3名,有較高的基數,給今年的增長帶來了壓力。
從去年全縣和其它縣全年經濟形勢看,全縣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指標平穩,壓實主要指標,以圖再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