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如期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屆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在“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提到:
“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自2020年我國提出“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后,“碳達峰、碳中和”在去年兩會上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其中主推“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并重點關注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減碳。
對汽車產業來說,由于其供應鏈較長,且能源端、技術端、用戶端相互牽制,給汽車產業減碳帶來極大挑戰。目前,國家鼓勵在落實碳達峰過程中推動能源革命,這無疑將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提倡新能源汽車多技術路線并行
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構成是純電動汽車為主,混合動力汽車為輔。據公安部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了784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640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63%。雖然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是汽車產業減碳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目前我國使用的電能中很大比例來源于火電,這就造成了電動汽車的碳排放重點轉移到了電池生產和電能供給方面。
基于此,國務院一方面倡導能源革命,增加光伏和風電的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提倡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實行多種技術路線。比如,在去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就明確提出,要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在本屆“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提出了“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這也是李書福關于甲醇汽車在兩會上的第四次提案。
甲醇汽車是指甲醇為燃料的汽車。由于甲醇是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等特點,且常溫常壓下為液態,儲、運、用較其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更安全便捷,已經成為業界公認的新型清潔綠色能源。據了解,甲醇汽車與傳統汽油車相比,能效提高約21%,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26%。李書福在提案中指出,在生產端,使用現代煤制甲醇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制綠氫綠氧技術耦合,可實現甲醇生產過程零排放,而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捕集CO2制取的“電甲醇”,以及由秸稈、城市垃圾廢棄物制取的生物質甲醇,都屬于綠色可再生甲醇。這種可再生甲醇的應用可以實現碳的平衡。
正是因為甲醇在生產端可以實現碳平衡,且甲醇汽車的排放較為清潔,因此李書福建議在我國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同時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范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持,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
推進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
現階段,行業公認的汽車產業減碳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效應,這一舉措可以有效改善汽車使用環節的碳排放。相關數據顯示,相對燃油車,新能源乘用車每年在使用階段減少的碳排放約為1500萬噸。
然而,因為汽車在生產制造環節產生的碳排放少,目前尚未納入碳排放管理重點行業。據了解,國家已將發電、石化、鋼鐵、有色等行業納入了碳排放重點管理對象,通過全國碳交易的市場化手段,使企業履行碳排放義務。如果能考慮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對碳排放量減少的有效性,將其納入碳排放重點管理行列,則可以利用碳交易手段鼓勵更多整車廠積極轉型生產新能源汽車。
基于此,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本屆兩會上提出了《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的議案。該議案的具體建議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建議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它作為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
二、建議擴大碳交易行業范圍,將汽車行業包括在內,讓汽車企業參與CCER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三、鼓勵跨行業企業通過碳市場交易推進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汽車行業將受惠跨行業碳交易得到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經濟效益。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也提議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他指出:“完整、清晰、準確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我國汽車工業低碳發展工作來說,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撐碳足跡精確管理、核算、認證以及核查,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雙碳’目標的實現。”
汽車產業低碳發展更需要政策助力
除了完善碳交易管理和碳足跡核算體系外,汽車行業減碳還離不開相關政策的引導。目前,為了鼓勵汽車產業在產銷端向新能源領域轉型,國家已經實施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雙積分政策。然而,在“雙碳”目標的壓力下,國家還需拿出更多切實可行的政策方案來全力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所言:“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可以與現階段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積分政策等有效銜接,進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
陳虹建議,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可以從加大對新能源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著手,如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電費優惠等,同時加強產業鏈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
在今年兩會上,“雙碳”成為各界代表熱議的話題之一,除了以上提及的車企大佬外,其它領域的專家、學者等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建議,如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與雙碳相關的提案中建議推動建立全國碳排放統一大市場,盡快推出從碳排放的源頭征收的碳排放稅;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呼吁加快電力裝備制造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
原標題:2022政府工作報告再提“雙碳”,車企大佬積極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