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份結束的COP26會議中,各國達成共識,將共同努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中國政府作為主要締約方,也早已制定雙碳目標,從多個領域發力,積極應對氣候難題。其中,由于樓宇在建造和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占人類溫室氣體排放的40%,因此如何治理樓宇的排放備受關注。
近日,住建部出臺首個建筑碳排放強制性指標,要求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強度,應分別在2016年執行標準的基礎上平均降低40%,同時提出能耗水平要在2016年執行標準基礎上降低30%-40%,建筑行業脫碳備受熱議。受到該政策影響,建筑行業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去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樓宇,以降低其碳排放。如此,除了能夠滿足法律法規的強制要求,保障地球的綠色未來之外,還可以幫助削減運營成本、留住人才,促進企業招商引資。
電氣化+數字化,樓宇脫碳最佳路徑
樓宇的碳排放與其所用能源息息相關,因此樓宇脫碳的路徑是全面實現電氣化和數字化。對此,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提出未來的樓宇愿景,認為所有的樓宇都需要向可持續、強韌性、超高效、以人為本做轉型,其原因在于樓宇對員工生產力、企業發展和生態環境都有重大影響,而更加數字化、電氣化的樓宇能夠為業主提供智能工具以實現更高效率,并大幅減少樓宇對環境的影響。
具體而言,通過安裝太陽能或風能發電裝置,或從電網采購綠色能源,都能夠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構建包含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的微電網,則有助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靈活性,優化綠色能源的使用時間和利用方式,此外,用電力供暖取代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供暖系統還能有效提高能效。顯然,樓宇電氣化,能助力建筑行業向可持續發展跨進一大步。
然而電氣化還不足以助力樓宇實現完全脫碳,需借助數字化技術才能夠實現未來的樓宇。在傳統的建筑中,不同樓宇系統的管理往往相互獨立,而數字技術的應用能將基礎設施整合,助力電力、樓宇、設施和空間管理系統共同作用,優化設備運行以保證超高效。同時,具備互聯互通功能的安全電力系統有助于運維團隊快速應對任何危機,時刻保障電力和樓宇的良好運行狀況,實現樓宇強韌性。此外智能化的管理能夠促使樓宇更加以人為本,以樓宇內部人流的智能解決方案為例,在樓宇管理系統配合下,可以根據樓宇的占用情況自行加熱、制冷或通風,實現房間預熱或預冷;而當空間閑置時,也可自動停用這些服務,以節約能源。
數字化的價值同樣適用于老舊樓宇改造。全球50%以上的樓宇是在20世紀80年代前建造,當時還未出臺能效相關的法規。對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能夠帶來廣泛的利益。
樓宇減碳,未來已來
電氣化和數字化的共同作用,是實現未來的樓宇可持續、強韌性、超高效、以人為本的關鍵所在。施耐德電氣在法國格勒諾布爾打造的IntenCity正是“未來的樓宇”愿景的完美詮釋。憑借基于EcoStruxure™ 架構與平臺的解決方案和端到端的數字化架構,IntenCity整合多個站點,在減少碳足跡的同時建造世界級創新和人員安全的智慧樓宇,最終該樓宇每年每平方米的耗電量僅為37kWh,是歐洲樓宇平均耗電量的11%,這一成績預計將獲得全球最高的LEED鉑金級認證。
而國內,在雙碳政策的推動下,建筑行業也在積極地向電氣化和數字化轉型。太古地產作為國內知名地產企業,其管理的樓宇遍布中國大陸和香港。為實現未來的樓宇,太古地產為其樓宇配置了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解決方案,使得管理和運營人員能夠監測、衡量和分析辦公樓和購物中心的能源和運行性能,同時還能進一步發現節能的機會。該方案的投入預計每年能為太古地產節約10%至20%的能源,同時有效減少其碳足跡,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隨著時代發展,全球將逐步邁向綠色未來。為助力建筑行業向低碳化轉型,施耐德電氣將持續以領先的專業技術和深厚的市場洞察,通過數字化和電氣化轉型,幫助各行業構建 “未來的樓宇”,減少碳足跡,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