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能化煤礦與安全生產論壇在山西太原盛大召開,圍繞煤礦智能化建設與安全水平提升,企業們紛紛獻計獻策,5G、機器人等智能化技術與裝備成為發展廣泛共識。業界普遍認為,依靠5G機器人,我國綠色化、智能化、安全有保障的大型煤礦將在未來成為煤炭生產主體,我國煤礦智能化發展將迎來加速跑。
煤礦智能化大勢所趨
當前,雖然太陽能、風能、化學能等發展不斷加快,但煤炭作為主要發電能源、工業動力能源、民用商品能源以及化工原料,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地位依然很高。自2002年以來,我國開啟屬于煤炭的“黑金時代”,國內煤炭發展便進入狂飆突進狀態,甚至一度帶動不少省市快速崛起。煤炭在我國受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不過,狂奔的行業必然伴著如影隨形的風險。2009年開始,大大小小的礦難事故為行業敲響警鐘。與此同時,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煤炭生產的勞動力優勢也日漸式微,招工難、用工難、留工難等問題日漸凸顯,生產技術與模式的轉型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智能煤礦已然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所謂智能煤礦,簡而言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動煤炭工業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智能化轉型。智能煤礦意味著煤礦生產從人工化、機械化向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安全化的邁進。智能煤礦的不斷發展,能夠實現對傳統采礦業短板的有效突破,推動行業緊跟時代需求踏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5G+機器人帶來助力
那么,如何實現智能煤礦的建設發展呢?2019年1月9日,國家煤礦安監局公布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對掘進、采煤、運煤、安控和救援5類、38種煤礦機器人提出研發應用要求,同時此前發改委、能源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將5G、機器人等智能技術擺在關鍵位置。
對于煤礦智能化進程來說,5G與機器人的組合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其一是在生產作業方面,5G機器人能夠落地煤礦巷道掘進、采煤運煤等工作之中,通過“機器換人”保障生產安全,提升作業效率。其二在礦難救援方面,5G機器人也能夠通過對事故現場的全面、準確探測,從而輔助救援和善后工作的高效、便捷、及時開展。
除此之外,其三5G機器人也能勝任日常的監測和運維工作。在5G高速率、低延時、大連接的優勢加持下,利用機器人對井下環境、設備、人員進行監測,協助處理管道清淤等工作,不僅能保障開采工程的正常進行,同時也能保護工人們的安全,保證日常作業效率。正是基于以上這些強大作用,5G機器人才備受行業青睞。
未來發展需革除弊病
總而言之,面對傳統煤礦災害多發、效率低下的狀況,5G與煤礦機器人的結合應用,能夠減少井下作業人數、降低相關安全風險、提升產業生產效率、減輕礦工勞作強度,從而推動煤礦發展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快速轉型,價值十分巨大。但由于我國研發起步晚、限制多,當前5G機器人也存在問題,應用尚存困難。
鑒于此,未來5G機器人想要實現規模化普及商用,真正釋放全部潛能,還需要解決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機器人能源動力問題。我國煤礦機器人能源供應主要分為三種,小功率用有限供電、大功率用井下供電和電池供電,三者各有其缺點,如容易被干擾、作業距離有限、續航能力差等等。未來我國還需尋找新的能源和供電方式。
其次是5G導航通信問題。井下礦中環境黑暗而復雜,對煤礦機器人的適應性、移動性要求頗高,因此通信的穩定性、距離性、效率性很受考驗。當前,5G的出現雖然能保障這些需求,但其網絡覆蓋還不完善,應用經驗也不夠多。這還需要未來一步步的加以解決,要求我們在加快5G網絡建設的同時,加強5G商用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