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其不僅是電子產業的基石,更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產業。一直以來,對于芯片的關注點都放在上游產業鏈,比如芯片設計方面,誰能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誰就能扼住芯片發展的喉管。但如今,芯片競爭的焦點似乎正一點一點的往下移。
伴隨著美國對于我國芯片產業鏈的徹底封鎖,我國是首先認識到芯片制造重要性的國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表示,華為在芯片設計領域已經具備一定能力,是由于國內芯片制造基礎的薄弱,才導致了華為當前困境。這直接指明,當前我國在芯片制造方面的短板是核心技術欠缺,關鍵基礎薄弱。
而通過這次制裁,禁令的發布者美國也看到了自己在芯片制造方面的隱患。近年來,美國本土芯片制造能力不斷減弱,大量產能轉移到亞洲地區,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當前僅占半導體產能的12%。在此背景下,禁令一生效,由于主要企業都集中在產業鏈上游,美國芯片市場遭受到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日本、韓國等在芯片制造領域擁有各自優勢的地區,收獲到禁令帶來的一波紅利。來自日本和韓國的企業憑借芯片材料、芯片制造等方面的優勢,紛紛取代涉及美國技術的臺積電、聯發科、ASML等企業,成為中國市場的有力競爭者。通過在芯片制造領域的投入,他們收獲了發展新機遇。
綜上所述,我國由于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等短板,吃了卡脖子的虧,看到了芯片制造的重要性;美國因為芯片制造產能衰退,嘗到了制造外流帶來的苦果;而日、韓等亞洲國家則因為本來就致力于芯片制造發展,趁機收獲到一波市場紅利。在虧與賺之間,都再次將目光聚焦在芯片制造之上。
基于此,未來圍繞芯片制造所展開的爭奪或將不斷加劇。目前,我國已經在加大技術攻關,升級芯片制造的水平。美國也在積極拉動臺積電等在美辦廠,拉動芯片制造回流,升級規模化制造能力。日、韓等國則在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爭相搶占市場……在多方發力布局之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