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美國、德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紛紛按下“量子通信”布局啟動鍵,開始著手布局量子通信關鍵技術和研究項目,力求在量子通信產業化角逐中站穩腳跟,掌握更多自主權。
2017年11月,歐洲空間局(ESA)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空間量子技術》戰略報告,指出歐洲應在五年內發射商用低軌量子通信衛星,研發高軌衛星、低成本立方星和地面站。
2018年10月,歐盟投資10億歐元啟動為期10年的量子技術旗艦計劃,該計劃涵蓋五個領域: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計量和傳感以及量子技術基礎研究。近期,歐盟“歐洲量子技術旗艦計劃” 發布《戰略研究議程(SRA)》報告。報告中表示,未來三年將推動建設歐洲范圍的量子通信網絡,完善和擴展現有數字基礎設施,為未來的“量子互聯網”遠景奠定基礎。
2019年5月,德國政府宣布,將資助大型量子通信研究項目,并稱德國及歐洲必須在量子通信這項關鍵技術領域拓展自己的能力,才不至于依賴他人。
2020年1月14日,日本東芝公司和東北大學東北Medical Megabank機構(仙臺市)宣布,成功開展了利用可防止信息被窺探的新一代技術“量子密碼通信”傳送人類遺傳信息(基因組)完整數據的實證試驗。
2020年2月份,美國白宮網站就發布了一份《美國量子網絡戰略構想》,提出美國將開辟量子互聯網,確保量子信息科學(QIS)惠及大眾,A股量子通信概念股應聲而漲。
目前,俄羅斯正在積極研究打造量子互聯網。圣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研究大學與俄羅斯風險投資公司合作,將利用俄羅斯鐵路公司的基礎設施打造量子互聯網平臺,量子互聯網平臺試驗區將在2021年啟動。
此外,英國和新加坡正在聯合建立基于立方衛星的量子加密衛星鏈路,并計劃于2021年底投入運行。在多國加快布局量子通信產業步伐之時,我國也積極行動起來,大力支持量子通信產業發展。
今年3月21日,科技部印發《關于科技創新支撐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運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大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腦科學、工業互聯網、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新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和支持力度。
在政策的有力引導和科研人員的合力攻關之下,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了多項成果,并在某些細分領域具有顯著優勢。近日,我國在基于量子中繼的量子通信網絡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上首次實現相距50公里光纖的存儲器間的量子糾纏,這一成果也讓國外許多研究人員贊嘆不已。
加快建設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強化量子通信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建立健全量子互聯網,已經成為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量子互聯網則是一個由量子計算機和其他量子設備組成的龐大網絡,可以對量子信息進行同樣的處理、傳遞和存儲。基于量子互聯網,任意節點之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分布式量子計算和高精度量子測量等眾多量子信息任務都可以實現。
就國內而言,量子通信存在著巨大的增量空間。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預測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800億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31%。對此,諸多投資者也開始尋找合適的入場時機。
今后的量子通信要想實現大規模應用,還要克服兩大問題,即成本和安全性。定價合理、安全性高,使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更容易接受量子通信。未來人們的手機通信、光纖網絡,都有可能采用量子加密的方式,這樣所有的信息都將變得更加安全和可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