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日前,百度發布了一款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工具,能夠支持中英互譯以及英語到德語的單向翻譯。隨著谷歌、亞馬遜、百度等科技巨頭陸續進場,人類口譯員真的要被人工智能取代了么?
人工智能即時翻譯“走俏” 口譯員要失業了?
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十分迅速,推動了自然語言處理、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諸多核心技術的進步。其中,自然語言處理是讓機器了解、學習人類語言的關鍵技術,目前已經實現了廣泛應用,特別是催生了一系列智能語音助手產品。
作為人工智能主要的商業化場景之一,智能語音助手已經成為谷歌、蘋果、亞馬遜、百度等科技具有競相布局的主要戰場。為了爭奪語音翻譯這一龐大市場,科技巨頭們把“戰火”燒到人工智能即時翻譯領域。
群雄競逐“人工智能即時翻譯”
傳統上,在舉辦重大會議或者活動的時候,都需要人類口譯員來進行同聲傳譯。但是,在范圍內,水平突出的口譯員數量畢竟有限,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并且,口譯員的“出場費”很高,舉辦方往往要為此負擔很大的成本壓力。另外,對于口譯員來說,同聲傳譯工作十分繁重,要想地完成任務并不容易。
由于人工智能“記憶力”突出,而且不會出現疲勞的情況,使用成本也合理可控,能夠很好地應對上述問題,因而許多科技公司開始以旗下智能語音助手為基礎,開發人工智能即時翻譯系統,引發了一場激烈角逐。
從目前來看,谷歌的人工智能即時翻譯系統仍然處于地位。作為谷歌的主要競爭對手,亞馬遜也正在開發其語音助手Alexa的同聲傳譯功能。據悉,Alexa的同聲傳譯語言庫已經涵蓋了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等。
日前,我國BAT三巨頭之一的百度公司也發布了一款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工具。據了解,百度的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在時間延遲方面的表現十分優異,甚至要優于谷歌。不過,百度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工具現在僅支持中英和英中的雙向互譯,以及英語到德語的單向翻譯,語言庫有待進一步提升。
除了百度外,我國的科大訊飛和搜狗等公司也開發了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工具。其中,科大訊飛的產品不僅能夠支持中文與33種語言的即時互譯,還能識別多種地方方言;搜狗的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工具也開始步入商用階段。
人類口譯員將被取代?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即時翻譯的發展將會影響到人類口譯員的飯碗,甚至是完全取代這些人的工作。但是,百度科學家梁煌的表態值得深思,“我們希望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減少人類口譯員的壓力。我們并不試圖取代人類口譯員,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賴這些口譯員在重大場合提供更加一致和的翻譯”。
雖然人工智能正應用與越來越多的生產與生活場景,推動了不少行業的全新變革,在很多方面都展示出獨特的優勢。不過,人工智能并非,其在某些領域的確優于人類,但并不意味著能夠完全代替人類的存在,一如在同聲傳譯領域。
首先,人工智能還不擅長主觀事務。從人工智能技術的特性來看,其對于數字、數據等客觀現實信息更為敏感,往往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但是人類的語言是主觀的,在表達過程中,不僅有語法、語義的差別,而且有時候還要考慮語調和口音的影響。
另外,人工智能還未到達強人工智能階段,一般比較“死板”。在翻譯中,很多人會通過雙關、暗示、諷刺來表達觀點,然而人工智能對于這些部分顯然不具備領會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即時翻譯在表達時并不能完全轉達原話者的意圖。
或許有一天,人工智能會大幅取代人類現有的一些工作,但是那一天的到來不會那么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的主要角色都將是人類的助手與伙伴,而非替代者。在可預見的未來,口譯員仍然會是同聲傳譯領域的主力,當然,人工智能所發揮的價值也會逐步凸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