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無人機市場的火熱,無人機保有量不斷增長,無人機商業化規模也持續擴張。相關行業對無人機各項人才的需求開始急劇提升,這就對無人機培訓、無人機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年后的三四月份,是傳統的招人熱潮期。隨著無人機市場的增長與無人機行業的興起,無人機“飛手”這個新職業也應運而生。今年,據部分人才機構透露,飛手等無人機領域的職位招聘需求急劇擴大,引人關注。
無人機飛手緊缺
隨著無人機研發技術的成熟,以往需要高成本、高技術的無人機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嗖”的一聲,無人機四個螺旋槳旋轉起來,操控者可以高在500米的高空上俯瞰大地,以往電影紀錄片才會出現的“上帝視覺”,現在只要擺弄一下遙控,就可以通過屏幕看到。
目前無人機已在測繪、航拍、巡線、架線、勘探、農業植保、城市管理、應急救災等廣泛應用,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今,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帶動無人機產業高速增長。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無人機峰會透露,預計2020年無人機產業規模將超過600億元。屆時,無人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對各方面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無人機培訓市場興起
目前,無人機應用領域對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飛手”求賢若渴。為了培養更多合格“飛手”,專業的無人機培訓市場開始逐漸火熱起來。一家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無人機行業越發受到看好,但是真正專業的無人機人才卻非常緊缺,真正科班出身的人較少。”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市場不缺那種只會推油門起飛無人機的低端飛手,缺的是能熟練操作無人機、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能救下飛機、在飛機出現故障或損壞時能維修好飛機的全面人才。”
另外,由于無人機逐步小型化,很多消費級客戶就把它當成玩具一樣,在沒掌握飛行技巧且不懂工作原理的情況下就敢隨意起飛,甚至有時候在人群密集或者敏感地區飛行,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面對日益嚴峻的無人機“黑飛”、“擾航”形勢,國家不斷收緊無人機監管措施,加強對無人機非法飛行的管控。受此影響,不少無人機用戶開始傾向于選擇參加無人機培訓,增強無人機操控與專業技能知識,以及考取無人機飛行執照。
無人機專業加快設立
2018年12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于無人機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無人機相關專業。
《意見》指出,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無人機相關專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無人機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技術人才,加強技能人才培訓;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培育無人機關鍵技術、安全管控等急需緊缺型專業人才,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隊伍。
事實上,對于設立相關專業,此前已經有學校進行了嘗試。
國內航空航天三大院校在這方面已經走在前面,北航、西工大、南航紛紛設立了無人機相關專業和研究方向。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經設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科系,開課重點放在科學研究與管理層面上;西工大則已是我國大的中小型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每年還會拿出數百萬經費,支持學生投入無人機研究。
未來,隨著無人機教育、無人機培訓體系的不斷完善,無人機人才緊缺的局面將得到有效緩解。而無人機人才生態的孕育,將有力推進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