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人們對大數據的關注熱情日漸高漲,大數據也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的變化和影響。以教育為例,在大數據時代,教師的工作不再簡單的是知識傳授,而是將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
大數據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是撬動經濟社會發展、搶占先機的重要支點,也是優化產業結構、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自2011年5月“大數據時代已來”的號角奏響以來,“大數據”三個字就反復在政府、行業、學術各大會議中出現。隨著人們對大數據的關注熱情日漸高漲,大數據也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的變化和影響。
巨大量級的數據每天都在不斷的產生,且開始完整的積累下來,1年,2年,5年,10年,甚至整個文明的進程在我們想象到的時期內都會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下來。這就是令人窒息的“大數據”。如今大數據的發展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現在甚至是未來的生活。
有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150億元,今年這一規模有望達到212億元,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822億元,在行業應用中,預計到2020年工業大數據的占比將達到6.64%。
數據成為核心生產要素后正帶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為著力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信部在今年年初頒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到2020規劃發布以后,統籌推進規劃的宣貫,落實技術產品的研發標準的研制應用產業的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相關政策的落實,促進各領域的深刻應用和產業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至今我國涉及大數據發展與應用的國家政策規定已多達63個,其中國家大數據發展頂層設計1個,國家層面頂層規劃4個,重點行業領域發展應用31個,重點工作推進25個,重點區域發展2個。
研究機構預測,2016年我們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是22.6萬億,占GDP的比重達到30.3%。據悉,為進一步促進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工信部與發改委正在共同編制《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綱要》。
隨著大數據應用的逐步推廣,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方面方面開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教育為例。教育大數據所呈現出來的優勢不僅僅表現為數據量的龐大,它更表現為數據背后的本質。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教育的大數據預測出學生的整個學習的狀況。
大量涌現的與學校教育質量相關的素材,經過處理后加總起來就表現為有關教育質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海量化加之以恰當的處理方式,使之具有更強的洞察發現力、流程優化力和決策力,就成為了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可資利用的大數據。
在大數據時代,教師的工作不再簡單的是知識傳授,而是將知識的輸出形式變得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將統一形式、集體化的教學轉變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也就是說在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前提下,將知識進行遷移、整合并進行傳授。
此外基于大數據的在線教育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線上模式減輕了教師傳統批改作業的壓力,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增強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更好的還原學習本身的價值,深度學習,而不是單純記得快記得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