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車輛聯網、自動乃至無人駕駛是當前汽車產業各大玩家的共同目標。然而黑客如影隨形,業者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自家產品淪為溫柔的陷阱。既然傳統車商和科技巨頭都瘸著一條腿,則不如玩到一塊兒去,用“兩人三足”的方式加速前行,共同應對安全問題。
智能汽車危機四伏 車商與科技公司應玩“兩人三足”
車輛聯網、自動乃至無人駕駛是當前汽車產業各大玩家的共同目標。這些目標固然代表著更為舒適便捷的用戶體驗,但在舒適便捷背后,業者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自家產品淪為溫柔的陷阱。因為黑客如影隨形,會順著車聯網潛入車中,發動新式網絡攻擊。
這絕非危言聳聽,即使在車聯網、智能汽車尚未大行其道的今天,已有不少實證在預示這一點。例如美國計算機教授Stephen Savage就于近日發表研究報告,宣布目前市場上采用“OBD-II 端口”的車輛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只需利用車內音響播放CD上一首隱含惡意代碼的歌曲,就能完全掌控該汽車,進而實現盜竊車輛、破壞剎車等操作。危險性遠超當前的互聯網黑客攻擊。
當然,人不可因噎廢食,亦不可因安全威脅而停止發展聯網智能汽車的腳步。不過,具體的發展布局還是有待斟酌的。放眼當下,智能汽車玩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歷史悠久、造車經驗豐富的傳統車商,另一類是靠信息技術興起的科技巨頭。無論是奧迪、寶馬、奔馳,還是蘋果、谷歌、百度,都試圖以完整的汽車產品來爭奪這片未來市場。
兩大陣營各自的優勢十分明顯:傳統車商造車經驗豐富,硬件基礎雄厚;科技巨頭網絡技術先進,軟實力超群。不過,智能汽車產品終究是以車輛實體的形式呈現,因此傳統車商似乎更被大眾看好。美國實時交通數據提供商Inrix今年6月對五個國家的五千余名消費者展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自動駕駛汽車制造與數據保護方面,傳統車商似乎比科技巨頭更能獲得駕駛者的信任與青睞。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傳統車商就可高枕無虞。事實上,由于缺乏技術經驗,其產品很難避免無形的安全漏洞。現在不少物聯網設備都存在一些極易規避卻被長期忽視的風險,例如聯網密碼過于簡單、接入網絡缺乏安全認證環節、更新軟件的下載過程無加密設置等等。在互聯網的上網操作已被各種密碼、認證設置重重保護的今天,物聯網卻幾乎還在“裸奔”。傳統車商對網絡安全威脅的敏感度和防范能力與IT公司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他們在智能汽車安全系統設計中犯低級錯誤的可能性也更高。
科技巨頭受到的質疑也不僅僅來自于汽車硬件質量。其抵御黑客攻擊的能力雖然較強,但卻難以洗清自身窺視、利用用戶個人隱私數據的嫌疑。畢竟,在這些科技巨頭的服務還主要停留在虛擬網絡的當下,有關其竊取用戶信息的質疑和丑聞就不時出現,更何況涉足實體服務的未來呢?
各自閉門造車顯然不是聯網智能汽車應走的發展之路。既然傳統車商和科技巨頭都瘸著一條腿,則不如玩到一塊兒去,用“兩人三足”的方式加速前行,共同應對安全問題。目前,豐田、一汽、NTT、高通等企業已展開初步合作,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多玩家看到此中利好,選擇這一新的玩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