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性污泥工藝中,將千萬個細菌結合在一起形成絮凝體狀的細菌稱為菌膠團細菌。菌膠團細菌在活性污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菌膠團發育良好的條件下,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及沉降等功能才能正常發揮。形成絮體的細菌在處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有助于從處理過的廢水中分離污泥。
噴涂廢水處理設備
專業污水設備生產廠家: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采購我們公司設備,一站式購貨,一站式服務,*,質量好。
MBBR工藝的原理和特點
1、MBBR工藝的原理
MBBR工藝原理是通過向反應器中投加一定數量的懸浮載體,提高反應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種類,從而提高反應器的處理效率。由于填料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氣的時候,與水呈*混合狀態,微生物生長的環境為氣、液、固三相。載體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氣氣泡更加細小,增加了氧氣的利用率。另外,每個載體內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種類,內部生長一些厭氧菌或兼氧菌,外部為好養菌,這樣每個載體都為一個微型反應器,使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同時存在,從而提高了處理效果。
MBBR工藝兼具傳統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兩者的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污水處理方法,依靠曝氣池內的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載體處于流化狀態, 進而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這就使得移動床生物膜使用了整個反應器空間,充分發揮附著相和懸浮相生物兩者的*性,使之揚長避短,相互補充。與以往的填料不同的是,懸浮填料能與污水頻繁多次接觸因而被稱為“移動的生物膜”。
2、MBBR的優點
與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填料生物膜法相比,MBBR既具有活性污泥法的高效性和運轉靈活性,又具有傳統生物膜法耐沖擊負荷、泥齡長、剩余污泥少的特點。
(1)填料特點
填料多為聚乙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體等制成的,比重接近于水,以圓柱狀和球狀為主,易于掛膜,不結團、不堵塞、脫膜容易。
(2)良好的脫氮能力
填料上形成好養、缺氧和厭氧環境,硝化和反硝化反應能夠在一個反應器內發生,對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3)去除有機物效果好
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較高,一般污泥濃度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10倍,可高達30~40g/L。提高了對有機物的處理效率,同時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4)易于維護管理
曝氣池內無需設置填料支架,對填料以及池底的曝氣裝置的維護方便,同時能夠節省投資及占地面積。
3、MMBR缺點
(1)反應器中的填料依靠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處于流化狀態,在實際工程中,容易出現局部填料堆積的現象。為了避免填料堆積現象,需改進曝氣管路的布置以及反應器的結構。反應器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水力特性。實際工程中,當單個反應器的長深比為0.5左右且長度不大于3m時有利于填料*移動。在實際工程設計時應通過大量試驗來優化反應器的構造和水力特性,降低能耗,進一步提高MBBR的經濟效益。
(2)反應器出水往往設置柵板或格網以避免填料流失,但容易造成堵塞。在實際工程中,可以設置活動柵板,定期進行人工清理,也可設置空氣反吹裝置以防止堵塞。
MBBR填料的判別指標
1、生物膜的附著性
生物膜的附著能力-評價填料優劣的重要指標生物附著量=受保護的表面積(與填料的設計運行狀態構有關)× 單位表面積的生物附著量(與填料的性能有關)
2、填料性能
填料性能-評價填料生物附著量的重要指標
(1)填料表面性能
1、表面構造:一般認為表面粗糙度大,掛膜速度快。
2、表面電位:一般微生物帶負電荷,填料表面為正電荷適宜微生物生長。
3、親水性:微生物為親水性粒子,填料親水性好適合微生物生長掛膜狀態。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曝氣生物濾池廢水處理工藝。
噴涂廢水處理設備1、單級碳氧化曝氣生物濾池
主要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時,宜采用單級碳氧化曝氣生物濾池。
?常見曝氣生物濾池廢水處理工藝
2、碳氧化濾池+硝化曝氣生物濾池
主要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并完成氨氮的硝化時可采用碳氧化濾池工藝流程,并適當降低負荷;也可采用碳氧化濾池和硝化曝氣生物濾池兩級串聯工藝,工藝流程見圖2。
?常見曝氣生物濾池廢水處理工藝
3、反硝化濾池+硝化濾池組合工藝
當進水碳源充足且出水水質對總氮去除要求較高時,宜采用前置反硝化濾池+硝化濾池組合工藝。
?常見曝氣生物濾池廢水處理工藝
4、外加碳源+后置反硝化濾池或外加碳源+前置反硝化濾池
當進水總氮含量高、碳源不足而出水對總氮要求較嚴時,可采用后置反硝化工藝,同時外加碳源;或者采用前置反硝化濾池,同時外加碳源,見圖5。前置反硝化的生物濾池工藝中硝化液回流率可具體根據設計NO3-N去除率以及進水碳氮比等確定。外加碳源的投加量需經過計算確定。
均質調節池可分為以下幾類:
(1)均量池:是一種變水位的貯水池,適用于兩班生產面污水處理場需要24h連續運行的情況。
(2)均質池:常見的均質池為異程式均質池。異程式均質池水位固定,因此只能均質,不能均量。
(3)均化池:均化池結合了均量池和均質池的做法。
(4)間歇式均化池:當水量較小時,可設間歇貯水、間歇運行的均化池。間歇均化池效果可靠但不適合于大流量的污水。
(5)事故調節池。
均質調節池的基本要求如下:
(1)為使均質調節池出水水質均勻和避免其中污染物沉淀,均質調節池內應設攪拌、混合裝置。
(2)停留時間根據污水水質成分、濃度、水量大小及變化情況而定。調節池還可起到儲存事故排水的作用,若以事故池作用為主,則平時要盡量保持低水位。
(3)以均化水質為目的的均質調節池一般串聯在污水處理主流程內,水量調節池可串聯在主流程內,也可并聯在輔助流程內。
(4)均質調節池池深不宜太淺,為保證運行安全,均質調節池要有溢流口和排泥放空口。
(5)廢水中如果有發泡物質,應設置消泡設施;如果廢水中含有揮發性氣體或有機物,應當加蓋密閉,并設置排風系統定時或連續將揮發出來的有害氣體高空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