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 |

86-021-69926073
機器人:核心技術任重道遠——CCTV2采訪新時達副總裁蔡亮等
閱讀:4762發布時間:2016-1-8
機器人:核心技術任重道遠——CCTV2采訪新時達副總裁蔡亮等
記者:機器人是怎么制造出來的,給相關公司未來的前景帶來多大影響。讓我們走進機器人的生產企業去看一看。
這里是1家蘇州工廠的生產車間,三伏天的環境熱浪滾滾,焊接房里火星四濺,聲音嘈雜。原本需要好幾個電焊工人作業的工作臺上,看不到人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3架機器手不停地工作著。
朱曉初(新時達蘇州營銷總):人力成本下降了。原來這邊用6個人來組裝這個工件,現在上了3臺機器人以后,只需3個人。
蔡亮(新時達常務副總裁):(機器人應用的優勢)*是差的工作環境,比較難找到用工的情況。第二個是機器人的度,其實是比人要高很多的;同樣是焊接,我們現在的焊接機器人,可以達到0.03mm的這樣一個精度。
記者:在惡劣的環境中,機器人代替人來工作,除了節省成本,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帶有激光跟蹤系統,在工藝上比人更。使得產品質量和工藝精度大幅提升。
那么機器人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
周朔鵬(新時達機器人副總):機器人模仿人的手、肩、肘等,所以它其實是一只手臂,但是更靈活。
蔡亮:我們拿五子棋、畫畫,來展示我們的一個智能技術。因為智能技術其實對機器人來講,是一個核心技術。能夠根據不同的工況條件,做出適當反應的機器人,才是未來柔性制造的必然趨勢。
記者:蔡亮告訴記者,工業機器人往往應用于汽車制造、電子、食品工業、醫藥設備與金屬制品等領域,其中汽車工業應用比例zui大,達到38%。新時達去年生產了300多臺工業機器人,今年有望達到1000多臺。如果銷量達到5000臺,他們將會建設無人生產線,也就是用機器人來生產機器人。
蔡亮:要去造一個無人車間,用機器人來制造機器人,讓機器人的制造更精密,它能夠達到更好的控制效果,這個才是我們zui主要的目的;接下來的一步才是,人省下來了,為公司產生了多少的效益。
記者: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是工業機器人消費大國,從2013年起,連續2年成為機器人*大消費市場。2013年,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69萬臺;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5.7萬臺,同比增長54%以上,占到銷量的1/4。
蔡亮:中國跟水平對比,從性能角度來講差別不會太大,更關鍵的問題是在核心技術,機器人軟件技術、伺服驅動技術、機械里面的減速機技術等,這個部分其實還有蠻長一段路要去走。
記者: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司還處在工業3.0之前時代,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動化,機器代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制造和系統集成廠商將會得到發展壯大,也給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
后立堯(上海原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建議關注這種機器人相關板塊的一些公司,因為現在我們中國自己做機器人,成本還是比較高,而且機器人產量比較??;比如說國內像新時達這樣的公司,如果能做出大量的廉價的機器人,我們覺得還是有投資機會的。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能制造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