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已經收到一汽奔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大圓柱電池的供應商定點通知。
這一消息為億緯鋰能2025年訂單開了個好頭,也表明大圓柱產品在乘用車市場的認可度在進一步提升。
蓋世汽車了解到,自特斯拉在2020年提出明日之星4680電池概念后,全球產業迅速響應,多家企業紛紛跟進。作為電池領域的布局重點之一,億緯鋰能的46系大圓柱電池在2023年已經實現了量產上車。
除了再獲車企定點,大圓柱電池在2025年已經在儲能領域有多個項目開工。那么,2025年會是大圓柱電池的爆發之年嗎?
大圓柱再獲市場認可
產能增長競賽已開啟
億緯鋰能成為一汽奔騰定點供應商,標志著其大圓柱電池的產品性能和供貨資格上獲得了認可,未來將推動其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
這也是繼寶馬、江淮瑞風、長安啟源等車企之后,億緯鋰能大圓柱電池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應用版圖持續擴張。
億緯鋰能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其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市場拓展力、綜合實力和國際化水平。不過,實際供貨量需以正式銷售訂單為準,對億緯鋰能本年度的經營業績影響暫不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億緯鋰能在2024年已經更新了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修訂稿,擬發行不超過50億元的可轉債用于電池項目擴產。其中,31億元用于23GWh圓柱磷酸鐵鋰儲能動力電池項目,19億元用于21GWh大圓柱乘用車動力電池項目。
在大圓柱電池產能增長的競賽中,億緯鋰能和特斯拉顯得尤為突出,它們分別規劃了超過200GWh以及100GWh的龐大產能,正在引領行業發展。
蓋世汽車研究院指出,在2023年的市場應用中,國內圓柱構型的動力電池占據了6%的市場份額。在這些圓柱電池中,高達80%屬于26系及以上大圓柱動力電池,其中又以34系、32系、60系和46系產品為主流。
此外,有近70%的圓柱形動力電池被應用于A0級別及以下的小型車輛中,主要以長安Lumin、宏光Mini EV、吉利幾何E等為代表。
多元市場需求釋放
產業正積累“質變”
根據封裝方式和形狀的不同,鋰電池可以分為方形、軟包和圓柱三種形態。
方形電池單體容量大,成組效率高,但存在型號繁多、一致性差等問題;軟包電池體積小,散熱性能優異,能量密度高,但存在鼓包、技術難度高等問題。
相較于方形和軟包,大圓柱電池標準化程度高,其生產效率及一致性優勢明顯,而且隨著大圓柱電池尺寸升級,同時適配更高能的正負極材料,其能量密度也將明顯改善。
作為較早押注大圓柱電池技術路線的電池企業,早在2022年3月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億緯鋰能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就曾表示,“大圓柱電池成為行業的王者,已經初露曙光。”
億緯鋰能已經深耕圓柱技術20余年,研發制造經驗豐富,打造了突破性的大圓柱電池及系統,自問世以來,已獲得諸多客戶青睞。
大圓柱電池在2024年末至2025年初迎來了一波規模放量的新進展,在行業人士看來,國內大圓柱電池產業正迎來多元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的“破曉時刻”。
比如,1月3日,創明新能源綿陽基地首批大圓柱電池正式交付客戶。此次交付產品為32140型磷酸鐵鋰電芯,初期將主要應用于大規模儲能領域;1月17日,云山動力(寧波)有限公司一期46系列大圓柱超充電池量產線正式投產。該產線年產能1.5GWh,為46系列大圓柱全極耳超充電池量產線,采用全自動磁懸浮高速激光焊接組裝線、超高壓注液線等先進設備;2月5日,煙臺力華電源科技有限公司25GWh 46系大圓柱儲能電池項目一標段主車間完成建設。項目一期規劃建成4GWh大圓柱磷酸鐵鋰電芯產能,按計劃將在今年6月份投產,全面達產后可實現年產25GWh大圓柱磷酸鐵鋰電芯生產能力。
行業人士指出,訂單增加、批量交付、產能擴張等一系列積極進展背后,是大圓柱電池生產工藝持續精進,最終實現“量變引起質變”的產業積累。
蓋世汽車研究院也指出,要實現真正的大規模交付,產業仍需繼續提高生產良率,并在設備和工藝層面加速創新,以便為大圓柱形動力電池的騰飛鋪平道路,走上真正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