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造修船企業多措并舉提升生產效率,多個項目提前交付。
北海造船加快系列船建造
近日,北海造船為中國航運建造的21萬噸散貨船“中華遠景”輪交付。北海造船牢固樹立價值創造理念,強化精益管理,全面實施節拍化生產取得了新的成效,該船舶較合同期提前109天命名交付,這是北海造船上半年累計交付的第8艘船舶。
公司為達飛輪船建造的第三艘5500TEU集裝箱船“PRESIDENT REAGAN”輪交付。項目建造期間,北海造船充分調配資源,汲取系列船建造經驗,全面開展建造策劃和技術攻關,以質量管控為抓手,推動工序前移,按計劃節拍化生產,精益管理取得顯著成效,較前船出塢舾裝完整性提升17%,塢內周期縮短23天,碼頭周期縮短28天,試航周期縮短2天。
外高橋造船生產設計模式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近日,外高橋造船組織成立三維數字模型全流程全場景應用推進小組,旨在推進基于模型的可視化施工,助力公司三維數字模型現場應用。
推進小組以11.4萬噸阿芙拉型油輪在制產品的單元模塊為載體,在三維數字模型平臺上經過多輪測試驗證,實現了設計3D模型定義、工程數據包集成發布、生產端在線看圖看模型等預期目標,可以滿足生產現場基于模型的可視化施工要求。三維模型下現場除了更加高效的服務和指導生產外,同時可減少單船舾裝曬圖約18萬份,占全船曬圖近60%。三維模型下現場將持續深化推進,計劃在15.8萬噸原油輪項目全面推行單元三維模型下現場,為全面實現基于模型的可視化施工生產夯實基礎。
滬東中華1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二并一”試航奏
近日,滬東中華為達飛集團建造的第五艘 130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圓滿完成“二合一”試航。
為了確保試航過程中各項報驗項目有序銜接,項目組精心策劃試航方案,每天與船東召開兩次協調會,項目交驗時團隊靈活調整、見縫插針,隨時進行收尾和優化意見確認,爭分奪秒做到逐條核對、逐條落實、逐條閉環,常規項目提交縮短了18個小時,最終確保出色完成試航既定目標。
廣船國際所屬文沖修造推動工序前移
近日,修葺一新的LPG“理想汽船”輪駛離廣船國際所屬文沖修造碼頭,標志著其20天特檢提前完成。
為滿足船東縮短修期要求,修理過程中,文沖修造項目團隊推動工序前移,按計劃節拍化生產,精益管理取得明顯成效。施工班組僅用三天時間便完成了主機6個缸及2臺發電機18個缸的回裝,并一次性試驗合格。最終“理想汽船”輪提前一天完工交付,贏得船東的高度贊賞。
廣東中遠海運重工VLGC雙燃料改裝項目實現加速度
近日,廣東中遠海運重工VLGC雙燃料改裝4號船“天蝎”輪海試實現一鍵啟動,從加氣到一鍵啟動氣試并完成100%負荷試驗僅用時5天,比原計劃縮短一半,創造了試驗最短時間紀錄,標志著VLGC系列雙燃料改裝項目圓滿完成。
為提升罐體吊裝效率,項目組多次改造橫梁和進行模擬吊裝,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尤其在3號船和4號船工程量翻倍的情況下,項目組聯合車間精心策劃、高效執行,3號船施工周期縮短了5天,從1號船需10小時才能完成吊裝,到4號船僅需3.5小時便能高效完成,施工效率、安全、質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刷新巴拿馬型船舶壓載水改裝工期紀錄
近日,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提前合同工期5天時間“新麗海”輪壓載水系統改裝項目。該輪也成為公司同類型船舶同壓載系統加裝施工周期最短船舶。
總管小組在接到任務后,隨即開始策劃安排工程計劃,根據以往經驗多次與設備廠家進行交流,同時比對模型,將大部分管系現場口改為預制口,以大大縮短現場研配、拆裝和后處理時間。對于舊壓載水系統管系設備拆除,項目組也提前進行策劃,選擇最佳倒運路線,大大節省了管系和設備出艙時間。船舶進廠后,總管隨即按照策劃進行全面施工。新加壓載系統共包括155根管系,新加電纜9000米,控制箱8套,最終僅用了不到20天時間就完成了電纜拉放、接線及管系設備安裝等一系列工程,最終調試一次性通過。
(來源:各企業新聞,中國船協整理)
原標題:?我國造修船企業提質增效保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