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健康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一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將其作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
6月12日下午,由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跨國藥企北京行暨促進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合作圓桌會在順義召開。
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藥監局、北京海關等有關單位,朝陽區、海淀區、順義區、昌平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以及藥品研制和開發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RDPAC)會員企業代表等100余人參加。
活動分為兩部分,上半場為“跨國藥企北京行”活動,下半場為“投資合作圓桌會”。參會嘉賓圍繞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前景、機遇和挑戰等開展深度對話,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醫藥健康協同創新,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將迎來哪些新趨勢?跨國藥企的CEO們這次在北京說了些啥?與發改君一同“前往”會場吧~
優環境、促開放、擴投資
推動醫藥健康“向新而行”
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能力突出,臨床資源豐富,已成為外資企業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
活動中,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聚焦RDPAC會員企業政策需求,以“向新而行 澎湃發展新動能”為題,圍繞優環境、促開放、擴投資三個方面,介紹了北京市持續營造開放生態環境、提供政策創新供給,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情況↓
邁上新臺階
優化營商環境跑出加速度
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離不開好的營商環境。北京市先后出臺1.0版-6.0版營商環境改革方案、推出1270項改革舉措,實現營商環境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去年11月,印發了《關于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明確了“1368”框架,圍繞“標準、效率、信用”三個方面,把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內容,標志著本市營商環境進入全面整體優化升級的新階段,對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新突破
生物醫藥試點有序啟動
北京作為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的城市,致力于打造開放高地。2023年,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729家,同比增長22.8%,北京已成為外資企業投資的熱土。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允許北京等自貿試驗區“選擇若干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領域進行擴大開放試點”,為外資企業進入北京醫藥市場、實現更好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激發新動能
政策創新精準發力
為落實國家和北京市高質量發展有關部署,持續推動首都經濟實現量穩質優,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市發展改革委進一步研究制定了政府投資支持政策,支持創新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在京落地及產能布局。
楊秀玲表示,北京市真誠期待、熱烈歡迎大家在京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擴大投資布局,助力醫藥健康產業澎湃出更強大的新動能,為首都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打造國際合作新優勢
發改君了解到,去年舉辦的首屆跨國藥企北京行暨促進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合作圓桌會結束后,市發展改革委整理了參會企業的15項訴求,同步聯動相關部門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引導RDPAC和會員企業深入參與、共同推進,截至目前,10項已經完成,3項取得階段性成果,2項正在持續推進,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圓桌會“對話、行動、務實、共贏”的初衷。
與此同時,各部門各區也積極創新服務,進一步“加碼”政策支持,活動中——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醫保局依次解讀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支持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年)》等最新支持政策;
順義區、海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本區產業集聚優勢、醫藥創新生態打造、企業支持和服務政策等。
在投資合作圓桌會環節,跨國藥企代表、行業組織協會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提升臨床試驗效率與能力”“促進藥品領域數據跨境流動”“優化國談藥品在醫院的配置使用”三大專題進行深入研討,同時就提升罕見病藥品可及性、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搭建、數字醫療產業、合成生物制造等多個議題開展交流互動,為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和服務外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面向未來,向新而行。下一步,北京市將持續聚焦企業需求,搭建常態化對話機制,為企業在京發展持續營造開放生態環境,不斷提供政策創新供給,助力首都醫藥健康產業澎湃出更強大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