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戰略投資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技術”)94,155萬元,持有后者2.8%的股份。
據悉,浙資運營投資中控技術,旨在實施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質量發展戰略,推進“415X”工程,發展生產力,培育領先智能制造企業。同時,其利用省級資本平臺支持本地上市公司,強化核心能力,布局未來產業。
此次,中控技術贏得國資的支持與認可,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與價值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證明。
天眼查顯示,中控技術資方陣容強大,其中不乏英特爾資本、中國石化、普華資本、銀杏谷資本等明星VC。
截至5日收盤,中控技術總市值為347.17億元。
在工業自動化的舞臺上,中控技術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中控技術成立于1999年,是國內領先、全球化布局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并連續13年穩坐國內DCS(
集散控制系統)市場占有率的頭把交椅。
伴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5G及機器人等新技術不斷引入融合到能源、制造業等傳統行業,未來新技術和自動化控制的融合發展將使得工廠的生產力水平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中控技術設立涵蓋油氣、氯堿、白酒等多個行業的16個行業戰團。每個戰團都針對各自行業的獨有特性,定制化開發以“AI+數據”為中心的“1+2+N”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加速推進各細分行業龍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
這樣一家“含金量”十足的企業,背后照亮其道路的是誰?
中控技術實控人是“傳奇大佬”褚健。
褚健是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曾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并一手創辦中控技術,扭轉國內DCS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的格局。
他不僅親自發布了中控面向未來的工業操作系統——supOS,還創立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后褚健因涉嫌貪污等入獄。在獄中的三年,中控技術歷經股權結構頻繁調整,加之子公司遭外部企業并購,致使其市值顯著縮水。很快這一切,在褚健回歸后出現了轉機。
在這場“重掌”中控技術控制權的征途中,褚健再獲集團第一大股東地位,成為實際控制人,并募資17.55億元,成功推進公司上市,鞏固國內行業的領袖地位。
同時,他研究的“自動化工業系統安全應用”項目榮獲國家重點項目立項,并額外獲得2758萬元的專項資助。
上市一年后,褚健把總裁職位讓給了崔山。
崔山曾在霍尼韋爾、橫河電機兩家DCS系統的鼻祖先后工作過4年、17年,甚至在橫河電機中國公司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
一位是行業奠基的傳奇人物,另一位是實戰經驗豐富的行業精英,二者攜手注定為中控技術注入了無限活力與可能。
逃不掉機器人的“誘惑”
身為新質生產力的積極推動者,中控技術堅持自主研發,從集散控制系統(DCS)到安全儀表系統(SIS),再到自主研發的智能運行管理與控制系統(OMC)和流程工業過程模擬與設計平臺(APEX),每一項產品的問世都是對傳統生產模式的革新和生產力的提升。而這也為中控技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根據官方2023年財報披露,報告期內,中控技術實現營業收入86.2億元,同比增長30.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2億元,同比增長38.08%;扣非歸母凈利潤9.47億元,同比增長38.72%。
“年營收86億、凈利增近四成”這一亮眼成績,得益于中控技術緊抓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打造流程工業“1+2+N”智能工廠新架構。同時,其不斷加大非傳統優勢業務及新興業務的開拓,海外業務、油氣業務、PLC 業務、電池業務、機器人業務實現快速增長。
看來,誰也逃不掉機器人的“誘惑”。
中控技術對機器人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今年年初,中控技術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
該款機器人具備高頻化、可視化、預警化巡檢等優勢,這也讓中控技術“如破竹般”迅速拓展市場。
2月,中控技術為沙特阿美量身定制的輪式防爆巡檢機器人Aramcobot。該款機器人不僅在沙特阿美的天然氣場站進行無人化巡檢,還用OGI+TDLAS+AI視覺+機器人等技術檢測甲烷的泄漏源,實現甲烷泄漏的“定性、定量、定位”分析。
緊接著,中控技術再次實現新的突破,斬獲沙特阿美CentralWarehouse的AMR智能機器人項目大單,加速“AI+機器人”戰略落地。
像中海油、華誼集團等全球高端用戶的訂單,中控技術也悉數收入囊中。
除了“私人訂制”外,中控技術投資舉措也十分活躍。
此前,中控技術擬以自有資金1448.2759萬元,聯合關聯方寧波云熠,共同增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增資完成后,中控技術將持有標的公司44.40%股權。
近期,該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了首臺人形機器人整機“領航者1號”,這也是完全為國內自主研發。
4月,中控技術擬動用自有資金2000萬元增資智能移動作業機器人研發商迦智科技。本次增資完成后,其將持有標的公司1.1628%股權。
寫在最后
據權威機構預測,2024—2026年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將保持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隨著國家對制造業升級和創新的持續投入,以及全球工業4.0浪潮的推進,工業自動化技術將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控技術在創新的道路上未曾停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2023年其研發費用90780.70萬元,同比增長31.13%,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53%。
接下來,中控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新布局蓄勢待發,聚焦于物流包裝與智能巡檢視覺兩大核心板塊,深耕細作每一個應用場景,旨在構建一個全面覆蓋流程工業需求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生態系統。通過精心規劃,其將加速推進移動式巡檢、固定式巡檢、倉儲物流機器人的產品研發,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矩陣,筑起堅實的技術護城河。
同時,中控技術也將規劃并研制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控制器和機器人操作系統(SROS)軟件,為人形機器人及特種機器人的產品化應用提供開放性的標準化控制平臺,加快機器人行業版本開發和規模化應用,引領行業邁向智能化、標準化的新紀元。
(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