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東港口煙臺港芝罘灣港區,滿載玉米、大豆等外貿糧食的船舶陸續集港,通過剛投入使用的卸船機進入筒倉,再經“散改集”裝箱、裝車,搭乘“煙臺-聊城”班列發運至聊城地區,2024年,已通過該班列完成糧食發運20000噸,為內陸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物流便利和真金白銀的經濟收益。
今年以來,煙臺港通過強化外部業務集成,與國鐵、海事局、引航站等口岸部門等聯合營銷,集成“泊位+”“航線+”“散改集+”等要素,以“港口+鐵路”多元化模式,搭建起“煙臺-聊城”集裝箱海鐵聯運大通道,為沿黃進出口企業提供高品質、高附加值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全力當好沿黃城市“金牌合伙人”。
煙臺港秉持“資源共享、相互支撐、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原則,在加快構建 “端到端”供應鏈服務體系、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等方面與聊城展開全面合作,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開放格局。
煙臺港搶抓發展機遇,全速跟進相關具體對接工作落實落地,于2023年10月25日開通 “煙臺—聊城”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糧食累計發運量70000噸,為魯西地區企業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綠色、節能、高效物流新通道,海鐵聯運把“入海口”搬到了企業“家門口”,對比公路運輸可節約綜合物流成本20%。
為保證糧食周轉效率,煙臺港與口岸部門密切協作,依托海鐵聯運大通道及泊位、糧食筒倉優勢,合理規劃作業流程,最大化縮減船舶在港停時,開通“船舶集港、通關查驗、糧食入倉出倉、散改集作業、火車發運”一站式綠色環保特色通道。
作業期間,煙臺港采用卸船機封閉式作業代替傳統門機抓斗取料作業模式,解決了作業過程中的物料撒漏及粉塵問題,大幅度提升作業效率。在糧食卸船入倉過程中,物料通過卸船機直接進入下方復線皮帶機進行入倉,作業效率可達到1000噸每小時,效率提升1倍以上,為糧食“散改集”作業、火車及時發運提供了有力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