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不卡_gogo全球大胆高清人露出91_国产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日本_免费淫视频_俄罗斯16一20sex牲色另类_免费观看黄色片视频

正在閱讀: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

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

2023-10-14 09:21:30來源:安徽人大網站 關鍵詞:船舶船舶污染閱讀量:22678

導讀:安徽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發展改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已經2023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3年7月31日
 
  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
 
  (2023年7月28日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三章  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  船舶大氣污染防治
 
  第五章  船舶相關作業活動污染防治
 
  第六章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
 
  第七章  區域協作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保護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長江水域航行、停泊的船舶及其相關作業活動的污染防治。
 
  本條例所稱長江水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長江干線水域,包括汊河以及與之相連的港池水域。
 
  第三條  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應當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協調、綜合治理的原則。
 
  第四條  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設立的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海事管理機構)對本省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納入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資金使用范圍。
 
  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將長江船舶污染防治納入本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大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并按照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將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發展改革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相關工作。
 
  第六條  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采取資金支持或者政策扶持措施,支持以下綠色港口、綠色航運發展:
 
  (一)船舶、碼頭升級改造;
 
  (二)清潔能源或者新能源動力船舶建造;
 
  (三)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站、洗艙站、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建設運營;
 
  (四)港口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和使用;
 
  (五)船舶污染物接收等。
 
  第七條  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加強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船舶污染防治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船舶污染長江水域環境的行為。海事管理機構和有關部門應當調查核實舉報信息,并對舉報人相關信息予以保密。
 
  第八條  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或者管理人以及有關作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船舶污染防治責任制和相應的管理制度,保障船舶污染防治資金、物資、技術、人員的投入,改善污染防治作業條件,加強污染防治信息化建設,提高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船舶所有人、經營人或者管理人以及有關作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船舶污染防治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船長在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依法具有獨立決定權,并負有最終責任。
 
  第二章  一般規定
 
  第九條  船舶航行、停泊、作業,以及從事船舶洗艙、修造、拆解、裝卸、打撈等作業活動,應當遵守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保護等有關法律、法規,符合國家和省有關污染防治的標準、規范和要求。
 
  第十條  港口、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和從事船舶洗艙、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配備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和器材,并做好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銜接。
 
  第十一條  港口、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等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接收靠泊船舶的污染物。在錨地、停泊區等公共水域停泊船舶的污染物接收,由錨地、停泊區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內河船舶生活垃圾、靠港作業的內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應當免費。
 
  第十二條  從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單位應當具備與其運營規模相適應的能力,建立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強作業人員培訓。
 
  從事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單位應當為固定接收設施、接收船舶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對接收活動實施動態監控。監控視頻數據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個月。
 
  第十三條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建設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轉運和處置設施,按照國家規定開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能力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完善接收、轉運和處置設施。
 
  第十四條  船舶洗艙站應當建立健全洗艙安全與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強作業人員培訓,公示洗艙收費標準。
 
  第十五條  船舶運輸、裝卸固體廢物,應當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向水體、灘地和岸坡傾倒、填埋、堆放、棄置、處理固體廢物。
 
  沿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利用船舶非法轉移和傾倒固體廢物行為的聯防聯控。
 
  第十六條  散裝液體危險貨物水上運輸企業應當建立岸基監控制度,運用自動識別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對所屬船舶實施動態監控。
 
  第十七條  鼓勵散裝液體危險貨物貨主、碼頭建立選船機制,通過選船檢查和評估,選擇安全技術標準高的船舶。
 
  第十八條  船舶航行時,應當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并符合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有關要求。
 
  第十九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建立健全長江船舶污染防治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規范信用信息歸集、信用評價和信用修復,依法依規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
 
  第三章  船舶水污染防治
 
  第二十條  禁止船舶向水體直接排放未經處理或者經處理仍不符合排放標準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船舶污染物,應當分類收集,船上貯存,交岸處置。
 
  內河船舶直接通往舷外的生活污水排放管路、閥門應當鉛封或者盲斷。禁止擅自恢復已鉛封或者盲斷的管路、閥門。
 
  船舶使用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油水分離器、壓載水處理系統等防污染設施的,應當加強設施維護保養,確保正常運行。
 
  第二十一條  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收集、貯存。
 
  第二十二條  內河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應當每五天或者每航次至少送交一次,因停航檢修等合理理由無需送交的除外。
 
  港口、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和其他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船舶水污染物,應當提供電子或者紙質接收單證。
 
  第二十三條  碼頭、裝卸站、內河船舶應當按照船舶污染物船岸交接和聯合檢查制度的要求,先送交污染物再裝卸作業。內河船舶無需送交污染物的,應當主動向碼頭、裝卸站出示接收單證或者說明情況。拒不送交船舶污染物或者送交的船舶污染物數量明顯異常的,碼頭、裝卸站應當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海事管理機構。
 
  碼頭、裝卸站不得拒絕接收船舶污染物。船舶發現碼頭、裝卸站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或者拒絕接收的,應當將有關情況報告當地交通運輸部門或者海事管理機構。交通運輸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依法調查處理。
 
  第二十四條  船舶污染物通過接收船舶臨時貯存、轉運,以及通過船上或者港口配套設施接收、預處理的,按照船舶污染物實施管理;預處理后仍需要通過船舶轉運的,按照水運污染危害性貨物實施管理。
 
  船舶洗艙水、含油污水接收后,不得在水上以過駁方式貯存。
 
  鼓勵對接收的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船舶污染物進行預處理和再利用。
 
  第二十五條  船舶污染物的送交、接收、轉運和處置,應當按照要求使用規定的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實行聯單閉環管理。
 
  船舶污染物的送交、接收、轉運、處置單位注冊和使用信息系統,不得弄虛作假。
 
  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入市政管網或者公共轉運處置系統的,視同完成處置。
 
  第二十六條  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轉運和處置單位應當對船舶污染物準確計量、如實記錄。
 
  鼓勵使用智能污水柜、智能垃圾桶等智能化設施設備記錄船舶污染物信息。
 
  第二十七條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應對期間,船舶、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等應當執行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實施的船舶污染物送交、接收、轉運、處置應急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等不得拒絕或者拖延接收船舶污染物。
 
  第二十八條  海事管理機構和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部門,應當依法對船舶污染物送交、接收、轉運和處置實施聯合監管。
 
  海事管理機構依法負責船舶污染物送交和通過船舶接收、轉運船舶污染物的監督管理。
 
  交通運輸部門依法負責通過港口接收船舶污染物的監督管理。
 
  生態環境部門依法負責屬于危險廢物的船舶污染物及其預處理產物在岸上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的監督管理。
 
  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部門依法負責納入市政管網或者公共轉運處置系統的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在岸上轉運處置的監督管理。
 
  第四章  船舶大氣污染防治
 
  第二十九條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港口發展要求,制定港口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建設和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滿足船舶用電需求。
 
  第三十條  岸電設施的建設、改造和使用應當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安裝位置應當綜合考慮泊位、水位和安全等影響,便利靠泊船舶使用,供電能力應當與靠泊船舶的用電需求相適應。
 
  設置岸電設施的,應當將岸電設施主要技術參數等信息通過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開,必要時在顯著位置安裝公示牌。
 
  岸電設施、船舶受電設施發生故障的,應當及時檢修并記錄。
 
  第三十一條  具備岸電供應條件的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等應當向具備岸電使用條件的船舶提供岸電。對使用岸電的船舶,可以實施優先靠泊、減免岸電使用服務費等措施。
 
  具備岸電使用條件的船舶靠泊具備岸電供應條件的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等,應當使用岸電,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  船舶載運易散發有毒有害氣體、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粉塵物質等貨物,應當按照規定采取封閉或者其他防護措施。
 
  從事前款規定的貨物裝卸或者過駁作業,作業雙方應當在作業過程中按照國家規定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氣體、減少廢氣排放、抑制揚塵。
 
  載運易散發有毒有害氣體貨物的船舶,不得使用開艙通風的方式替代船舶洗艙。
 
  第三十三條  船舶應當加強主機、輔機設備維修保養,使用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要求的燃料。尾氣排放應當符合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船舶可以通過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載蓄電裝置或者采用尾氣后處理等替代措施,滿足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船舶采用尾氣后處理措施的,產生的洗滌水及殘渣應當收集送岸接收處置,并做好記錄,不得排放入水。
 
  第五章  船舶相關作業活動污染防治
 
  第三十四條  從事水上船舶清艙、洗艙、污染物接收、燃料供受、裝卸、過駁、修造、拆解、打撈、污染清除作業以及利用船舶進行水上水下活動,應當遵守相關操作規程,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有關規定處理作業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
 
  作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作業時間、作業內容等信息。
 
  從事第一款規定的作業活動人員,應當具備相關安全和污染防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第三十五條  船舶為水上服務區、水上加油站躉船補給散裝貨物燃料,或者水上服務區、水上加油站躉船為供油船補給散裝貨物燃料,應當采取相應的船舶污染防治措施,依法辦理水上過駁手續。
 
  第三十六條  油料供應單位應當供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要求的燃油,向船舶提供燃油供受單證和燃油樣品。油料供應單位和船舶應當將燃油供受單證保存三年,船舶應當將燃油樣品妥善保存一年。
 
  第三十七條  載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的內河船舶卸貨完畢后,應當在具備洗艙能力的洗艙站對貨物處所進行清洗,但是船舶擬裝載的貨物與卸載的貨物一致或者相容的除外。船舶和洗艙站應當明確各自的安全與污染防治責任。
 
  船舶擬裝載的貨物與卸載的貨物相容的,應當取得擬裝載貨物運輸合同中載明的所有人對船舶免洗艙的書面同意。
 
  第三十八條  載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的內河船舶進行檢修、拆解前需要洗艙的,應當在具備洗艙能力的洗艙站進行洗艙。
 
  船舶修造、拆解企業應當在載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船舶檢修、拆解等作業前按照國家規定核查其洗艙水去向。
 
  第三十九條  涉水工程建設單位應當與施工作業單位和為施工作業提供人員交通、污染物接收等服務的單位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船舶污染防治責任。
 
  第四十條  從事船舶打撈、污染清除、修造、拆解以及利用船舶進行其他水上水下作業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物,應當及時清除,不得投棄入水。
 
  第六章  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
 
  第四十一條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船舶及有關作業活動污染防治納入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建立水上污染事故應急隊伍并開展培訓,統籌建設船舶污染應急設備庫,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及更新,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制定船舶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港口、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船舶以及從事船舶洗艙、修造、拆解、打撈等作業活動的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第四十二條  船舶發生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險情,港口、船舶、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以及有關作業單位等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措施控制、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并及時向險情發生地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海事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核實有關情況,確認發生或者可能發生船舶污染事故的,按照相應應急預案處置。
 
  第四十三條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海事管理機構可以根據船舶污染應急處置的需要,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應急處置。
 
  依法征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船舶、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器材以及其他物資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四十四條  海事管理機構因船舶污染事故應急處置的需要,可以依法采取組織清除、打撈、拖航、引航、卸載等必要措施。發生的費用,依法由責任人承擔。
 
  依法應當承擔前款規定費用的船舶,應當在開航前繳清相關費用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需要調用污染清除設備和船舶參與處置的,有關單位、船舶應當服從指揮。
 
  第四十五條  船舶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章  區域協作
 
  第四十六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與本省長江水域相鄰省(市)人民政府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協商解決船舶污染防治重大事項,推進長三角區域船舶污染防治一體化和其他毗鄰區域協作。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規定,與本省長江水域相鄰省同級人民政府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第四十七條  海事管理機構和省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與本省長江水域相鄰省(市)相關部門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共享船舶污染監測預警、船舶污染物跨行政區域轉運處置、船舶洗艙、污染事故處置等信息以及船舶污染防治信用信息,依法實施信用聯合獎懲,統一執法標準,必要時開展聯合執法,促進省際之間的船舶污染防治聯防聯控。
 
  第四十八條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跨行政區域船舶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協同開展跨行政區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實施聯合監測、共同治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溝通協作,共享船舶污染防治應急資源,根據需要開展聯合應急救援。
 
  第四十九條  推進本省與相鄰省(市)建立船舶污染聯合應急機制,開展區域聯合演練,共同應對重大或者跨區域船舶污染事故、險情。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內河船舶擅自恢復已鉛封、盲斷的管路、閥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碼頭、裝卸站對未按照規定送交船舶污染物的船舶安排裝卸作業,或者拒絕接收船舶污染物的,由交通運輸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在水上以過駁方式貯存船舶洗艙水、含油污水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具備岸電供應條件的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拒絕向具備岸電使用條件的船舶提供岸電的,由交通運輸部門責令改正,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船舶載運易散發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物質等貨物,未按照規定采取封閉或者其他防護措施;
 
  (二)從事易散發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物質等貨物裝卸或者過駁作業,作業雙方未在作業過程中按照國家規定采取措施回收有毒有害氣體、抑制揚塵;
 
  (三)載運易散發有毒有害氣體的貨物的船舶使用開艙通風的方式替代船舶洗艙。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三款規定,船舶將產生的洗滌水及殘渣排放入水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油料供應單位未向船舶提供燃油供受單證、燃油樣品,或者油料供應單位、船舶未按照規定保存燃油供受單證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載運散裝液體危險貨物的內河船舶卸貨完畢后,未在具備洗艙能力的洗艙站對貨物處所進行清洗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  負有船舶污染防治監管職責的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六十條  軍事船舶、漁業船舶、體育運動船舶的污染防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一條  本條例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關于《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草案)》的說明
 
  ——2023年5月24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聶愛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就《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說明如下。
 
  一、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一)制定條例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長江生態保護工作,近年來多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提出明確要求,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重要論述。制定條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也是保護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的應有之義。
 
  (二)制定條例是解決我省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痛點難點的實際需要。我省高度重視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從嚴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整改,沿江港口、碼頭和船舶綠色升級改造進程加快,岸電設施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不斷完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的建設、使用、監管等缺乏制度支撐;船舶污染物送交、接收、轉運、處置各環節涉及多部門監管,監管合力有待形成;船舶污染物風險管控與長江大保護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船舶生活污水直排處罰缺乏法律依據。
 
  (三)制定條例是長江干線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協同立法的工作要求。2021年7月,長三角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明確提出由江蘇牽頭、滬皖跟進,推進長江船舶污染防治協同立法。2023年3月1日起,江蘇省、上海市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為對標對表蘇滬地區經驗做法、完善我省長江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制度,有必要結合長江安徽段船舶污染防治實際,加快制定條例。
 
  二、起草過程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今年3月,省交通運輸廳向省政府報送了《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送審稿)》。收文后,省司法廳多次征求沿江各市和省直有關部門、江蘇海事局、長江海事局、江蘇省司法廳、上海市司法局意見,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赴沿江各市實地調研,到江蘇海事局座談交流,召開行業和法律專家論證會。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討論、多次修改,形成了《條例(草案)》。
 
  三、主要內容的說明
 
  《條例(草案)》對標江蘇條例,吸收上海條例部分規定,并針對我省實際情況,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
 
  (一)健全污染防治體制機制。一是明確條例的適用范圍為我省長江干線水域的船舶污染防治,軍事船舶、漁業船舶、體育運動船舶的污染防治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第二條、第五十九條)。二是確立政府統一領導、分部門防治、海事管理機構監管的管理體制,形成監管合力(第四條至第七條、第二十六條)。三是落實港口、碼頭、裝卸站、水上服務區、船舶及其作業單位的污染防治職責,規范船舶作業活動污染防治要求,實現船舶污染防治全覆蓋(第八條至第十七條)。
 
  (二)消除船舶污染防治痛點難點。一是鼓勵建立分類收集、交岸處置的零排模式,禁止船舶污染物不達標直排和以過駁方式貯存(第十八條、第二十二條)。二是加強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和處置設施建設。沿江各級政府要統籌規劃建設船舶污染物的接收、轉運和處置設施,港口、碼頭、船舶等要配備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做好與城市公共設施的銜接(第十條、第十三條)。三是加強船舶污染物防治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動態監管機制,防止偷排、假排等(第十二條、第十五條)。四是完善應急處置規定,海事管理機構要配合地方政府制定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演練,開展應急處置(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五是補充船舶污染防治法律責任,填補船舶污染物送交、收集、接收、轉運和處置等環節違法行為的處罰漏洞(第四十八條至第五十八條)。
 
  (三)結合我省實際調整完善。對標江蘇條例新增3款、修改32條、刪除10條。一是新增接收單位污染物轉運規則、海事管理機構應急處置和支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第十一條第三款、第三十九條第二款、第五十八條第二款)。二是對船舶視頻監控系統安裝、污水收集貯存等,以及對應的法律責任進行了修改(第十二條第二款、第十九條等)。三是刪除重復上位法規定(江蘇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第六十八條),以及與我省實際情況不一致的條款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江蘇條例第十七條、第三十一條)。
 
  關于《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2023年7月28日在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
 
  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委員  鮑  挺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7月26日上午,常委會分組會議審議了《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簡稱修改稿)。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修改稿比較成熟,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建議修改后提請常委會本次會議表決。會后,法制工作委員會會同城建環資工作委員會、省司法廳和省交通運輸廳,根據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對修改稿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初步修改。26日下午,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了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初步修改情況的說明,進行了統一審議,形成了《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草案表決稿)》(以下簡稱表決稿),并于27日下午向主任會議作了匯報。現將審議結果報告如下:
 
  關于不重復船舶適航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管理的相關規定
 
  有的組成人員建議增加氣象災害預報不適合航運時應該停航的內容;有的組成人員建議增加船舶運輸危險品管理的內容。法制委員會研究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以及《安徽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已對船舶適航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等作了全面具體的規范,本條例可不作重復規定。
 
  此外,根據組成人員審議意見,對部分文字作了修改,不再一一說明。
 
  表決稿已按上述意見作了修改。
 
  法制委員會認為,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安徽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對于加強我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推進長三角地區船舶污染防治一體化,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以及本次會議審議,修改后形成的表決稿符合本省實際,與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已基本吸收,比較成熟,建議常委會本次會議表決。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

不想錯過行業資訊?

訂閱 智能制造網APP

一鍵篩選來訂閱

信息更豐富

推薦產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機嵌入式系統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金屬加工機械包裝機械工程機械倉儲物流環保設備化工設備分析儀器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生物識別傳感器電機電線電纜輸配電設備電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請發送郵件至:(郵件標題請備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聯系電話0571-89719789
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領域“互聯網+”服務平臺
智能制造網APP

功能豐富 實時交流

智能制造網小程序

訂閱獲取更多服務

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抖音

智能制造網

抖音號:gkzhan

打開抖音 搜索頁掃一掃

視頻號

智能制造網

公眾號:智能制造網

打開微信掃碼關注視頻號

快手

智能制造網

快手ID:gkzhan2006

打開快手 掃一掃關注
意見反饋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看软件 | asian裸体佳人pics | 亚洲成人综合网站 | 蜜桃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操综| 欧美一极视频 | japanese massage tube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久草在线视频新 |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第五色综合网 | 成人三级电影网址 | 亚洲最新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免费观看视频 | 成人午夜影院 | 国产精品www | 日本aaaa片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xxxx18韩国护士hd老师 | 日本黄色免费片 | 男女无套免费视频 | 久久免费毛片 | 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模特 | 黄片毛片一级 |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毛片片v | 销魂美女一区二区 | 激情影院在线观看 | 草操视频 | 叶子楣成人爽a毛片免费啪啪 | 日韩大片在线永久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 午夜小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 | 91美女福利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av片免费看最爱 |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