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瞬息萬變,“走在前、做示范”的蘇州,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前段時間,蘇州市數字鄉村發展大會暨農業數字化推進會召開。數字鄉村集聚數字資源、聯通數字網絡、應用數字場景、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等,有效整合“三農”資源、促進平臺深度融合,加“數”繪就蘇州鄉村振興壯麗畫卷。
現場,首批47家基礎條件好、技術實力強、服務能力優的數字鄉村建設支撐服務單位入選“蘇州市數字鄉村服務資源池”,共同推進蘇州市數字鄉村建設,優化數字鄉村服務供給。
作為全國首個開展智慧農業改革試點的城市,三年來,蘇州農業農村數字化工作碩果累累,在全國率先探索制定《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與評價》系列標準,《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與評價規范第1部分:智慧農場(大田作物)》蘇州市地方標準進入公示階段,培育認定智慧農業示范生產場景41個、智慧農村102個、智慧農業品牌30個……農業提質增效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信息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技術更先進 點燃智慧生產“新引擎”
“蘇湖熟、天下足”,蘇州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傳統農業發達。而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場景越來越少,更高效的機械、更精準的管理,正在讓蘇州農業變得更加“聰明”。
植物工廠、番茄工廠、黃瓜工廠、葉菜工廠、草莓工廠、潮汐育苗工廠、自動化設備包裝間……走進昆山陸家未來農業示范園A+溫室工場,8個功能區域一覽無遺,園內瓜果飄香、生機盎然。溫室采用國際領先的光環境控制、自動環控、綠色植保、自動水肥一體化灌溉、自動采收、高效周年栽培、高效采后處理、物聯網控制等諸多技術,確保溫室的低碳高效運營與農產品高品質生產。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的配套試驗基地,溫室工場也為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農業科研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新模式的試驗應用場景和展示基地。
A+溫室工場是蘇州智慧農業實踐的一個生動場景。蘇州率先在全國探索制定農場、牧場、漁場、菜園、園藝5類智慧場景的建設與評價標準,打通農業產前規劃、產中管理、產后流通各環節的數據壁壘,實現生產上降本增效、管理上精準科學、流通上全程可追溯。智慧場景的建設不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放了人力,還確保了農產品優質安全。
眼下,走進常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智能化玻璃溫室控制室,一個鮮亮的LED大屏映入眼簾,只需通過后臺系統13種傳感器就能監控溫室內的環境參數,遠程控制室還有6種以上自動化機電設備,確保農作物健康生長;打開吳江農業農村“一張圖”管理平臺,53萬條數據和55個業務圖庫匯成了一張碩大的數字地圖,讓農業生產從“看天地”轉到“看屏幕”,有效提高農業農村管理服務能力。
品牌更優質 激發智慧服務“新動能”
當農業數字場景與電子商務相碰撞,又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在兩者融合發展過程中,蘇州培育了太湖雪、江南味稻、天狼月季等30個智慧農業品牌。
作為新國貨絲綢第一股,蘇州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為傳統絲綢紡織企業轉型蝶變樹立了標桿,業務遍布蠶桑絲綢全產業,從一棵桑、一粒繭、一只蠶的農業產業,到一根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公司利用品牌資源優勢,將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個環節有效銜接,打通從田間到市場的通道,致力于服務每一位消費者。建設“O2O”門店,利用微盟商城實現線下體驗、手機下單、一鍵送達服務;入駐天貓、京東等國內主流平臺,并通過Amazon等國際電商平臺,將太湖雪品牌產品傳遍海內外……截至目前,太湖雪在電商領域蠶絲被細分類目名列前茅。
乘著數字東風的還有蘇州太湖現代農業示范園,通過智慧化賦能江南味稻轉型升級,引領“一粒米”的蝶變。園區以“從谷到倉”“從倉到米”“從米到產品”的價值流轉為核心,在原有加工產線基礎上,通過應用標識解析、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采集、計算、應用各類質量控制要素,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大米加工和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從稻谷入場到加工出廠,消費者可以掃碼一鍵溯源。
“月季葉片扭曲變形、向下卷,該怎么辦?煙灰水澆花、殺蟲,到底有沒有用?在哪里下單領優惠……”天狼說月季直播間的熱鬧場景引人圍觀,作為蘇州市華冠園創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品牌,天狼月季不僅在淘寶、天貓、抖音等電商平臺銷售火爆,同時還運用自媒體持續輸出品牌形象,向大眾推廣月季種植技巧及相關知識,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產業”的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天狼月季網絡銷售額達3303.5萬元,同比增長12.9%。
群眾更幸福 煥發智慧生活“新活力”
“智改數轉”浪潮之下,農村也在悄然發生改變,鄉村治理更高效、農村環境更宜居、村民生活更便捷,一幅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智慧農村”圖景正緩緩鋪開。
數字賦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流動人員要租我們牛橋村的房子,首先要到村委會實名登記,進行人證核驗,然后在房源展示平臺上自助選房,房屋面積、戶型、裝修風格、室內外照片、租金等一目了然……”作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吳中區臨湖鎮牛橋村參照旅店經營前審批、旅館入住登記和離店注銷的管理模式,把村內出租房屋當作“虛擬旅館”的客房,設置牛橋村村委會“旅館總臺”,引入智慧電表和智能充電樁等,實行出租房屋“租前安全把關、人來登記留檔、人走注銷”的精準管理。
農村環境也更加宜居。走進張家港永聯村,一排排民居小樓干凈整潔,一片片田園風光沁人心脾,居民樓充滿歡聲笑語,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永聯村人居環境提升離不開“數字化”。去年,永聯村對智能垃圾箱進行全面升級,垃圾分類全過程都能在數字永聯平臺實施監管,實現垃圾投放有源可溯,加快了垃圾處理速度。數字賦能,調動了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同時大幅提升了小鎮的綜合管理水平,為不斷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打下堅實基礎。
便捷生活讓人民幸福指數與日俱增。“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吧,可以享受滿50元減20元的優惠。”在馮夢龍村游客接待中心的旅游購物商店,來自無錫的游客李女士在店員的介紹下,現場開通數字人民幣建行錢包,成功購買了一個文創玩偶。“不僅享受了優惠,而且成為數字人民幣的用戶,幸福感暴漲。”李女士高興地說。如今的馮夢龍村,所有的村民都完成了個人錢包開立,村民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日常支付。蘇州建行與馮夢龍村合作開發小程序“智慧農村”,將馮夢龍村各項休閑、文娛場景在小程序中集中體現,并嵌入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實現線上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游船票、預訂民宿等功能,并給予一定優惠,促進數字人民幣支付推廣。
在“智慧農村”實踐中,蘇州以治理精準化、服務均等化、產業特色化為標準,圍繞新型基礎設施、信息共享、鄉村治理、村情民意、鄉村服務等方面,培育打造了102個“集成+特色”的“智慧農村”示范村,有效推動了鄉村治理現代化,讓農村和農民享受更多的信息化紅利。目前,蘇州擁有1個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5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試點數量居全省首位。
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道路上,蘇州加速快跑,努力探索智慧農業“蘇州模式”,總結“蘇州經驗”,為全國智慧農業發展大局探路先行。
原標題:以數字化應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賦能為農業插上“智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