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2243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王晉剛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配套農業設施用地指標,以農村家庭農場方式推進農業生產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指導家庭農場整合盤活農村分散、閑余土地資源
2016年,我部印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2021年修訂出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強化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引導土地規范有序向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有效提高了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各地健全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有關制度,多種形式推廣使用流轉合同示范文本,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合同網簽,切實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二、關于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有力舉措,推動家庭農場加速成長,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持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積極支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國務院批復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鼓勵各地通過以獎代補、貼息貸款等方式,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
二是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研發創新。以推進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方向,堅持研發滿足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生產需要的大中型農機,加強產前產中產后相關農機配套指導。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引導作用,將大型大馬力拖拉機、耕作機械等適度規模經營急需機具納入補貼范圍。指導地方因地制宜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節水灌溉、無人駕駛、農業
機器人等技術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是增強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積極引導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全面推行家庭農場“一碼通”管理服務制度,組織開發并免費推廣應用“家庭農場隨手記”記賬軟件,實施“耕耘者”振興計劃培訓家庭農場主等產業帶頭人,提升家庭農場規范運營水平。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家庭農場改善生產條件,應用先進技術,提升規模化、綠色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加強農機化科技創新,遴選推介一批智能、綠色、高效的農機裝備,促進全程機械化高效生產方式與適度規模經營有機融合,為家庭農場轉變生產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三、關于在政策資金上對家庭農場予以傾斜
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相關轉移支付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升其生產經營能力。聚焦大豆、玉米等重要糧油作物,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實施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載體,繼續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下一步,財政部將結合您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繼續支持家庭農場發展。
四、關于支持發展“村集體+家庭農場”經營模式
黨中央高度重視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各地長期探索總結出來的這些途徑適應現階段發展要求,對大多數村組而言,主要是通過這些途徑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守好集體家業,力所能及地為成員提供服務,實現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盤活利用資源資產,探索通過發展家庭農場增強農村造血功能的有效實現形式,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農業農村部
2023年7月21日
監制:寧彬 審核:馮正睿 編輯:劉文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