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方案》提出,深圳將舉全市之力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努力創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
《行動方案》指出,聚焦通用大模型、智能算力芯片、
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實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扶持計劃,重點支持打造基于國內外芯片和算法的開源通用大模型;支持重點企業持續研發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開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載體扶持計劃,支持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加快組建廣東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
《行動方案》無疑是深圳推動智能機器人加速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在去年6月,深圳就發布《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其中對發展智能機器人行業,在各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規劃:
1、產業規模躍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增加值達到160億元,其中無人機產業增加值達到百億級規模,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實現快速增長。
2、創新能力提升。到2025年,我市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產品精度、可靠性、平均壽命等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增1個省級或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1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20家企業技術中心。
3、產業應用拓展。到2025年,組織實施一批電子信息、汽車、教育、安防、物流等領域智能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培育形成一批智能機器人深度應用案例,實現智能機器人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
4、產業生態優化。到2025年,打造一批檢測認證、標準制定、知識產權運維等公共服務平臺,智能機器人配套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智能機器人高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計劃》提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示范應用推廣、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支撐能力建設等四大重點任務,并提出核心零部件與系統集成自主創新工程、人工智能技術融合應用工程、智能機器人示范應用工程、智能機器人云化協同工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工程、質量品牌提升工程、知識產權與標準體系建設工程等七大重點工程。
人形機器人前景廣闊
近期,人形機器人無疑是機器人領域最火熱的話題,人民日報對此也刊文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智能化、網聯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進。發揮好機器人的撬動作用,不僅能讓制造業提質增效,還有望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為制造業發展創造新機遇。”
在ChatGPT這類的大語言模型逐漸成熟后,下一步必然是與人形機器人相結合,讓人形機器人真正的能實際應用,馬斯克指出,一旦Optimus這樣的人形機器人發展成熟,未來每個人或許都將擁有至少一臺自己的機器人,需求總規模可能將達到100-200億臺,遠超汽車市場規模。
全球知名咨詢機構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全球范圍內會有8億個工作崗位被機器人所替換,并且消費型機器人的需求也會大幅上升,預計20年后人與機器人的比例將達到1:4,機器人在未來或許會成為像如今的電子產品一樣的日常消費品之一。
招商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人形機器人有望持續印證“AI 軟切硬”邏輯,有望成為“AI+”終極應用,預計21-30年全球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能達到71%,8億個工作崗位或許實現機器換人,按20%滲透率和10萬機器人單價來測算,全球機器人市場空間未來預計可達到15萬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