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我們就聽說過阿姆斯特丹考慮部署自動駕駛船舶,來充分提升當地豐富水道的人員與貨物運輸效率。自那以后,這些所謂的Roboats已經歷多次重新設計。而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則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打造的、已做好投運準備的一艘全尺寸自動導航船。
起初,此類Roboat被設想為一種便捷的公共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早期版本還考慮過用于延長海岸線、甚至浮橋浮動平臺。隨后船只變得愈加智能、敏捷,并于2019年能夠停靠在一起組成不同的編排。
去年,來自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和阿姆斯特丹高級都市解決方案研究所(AMS Institute)的Roboat開發人員展示了一個長度為2米(6.5英尺)的半比例的版本。
得益于前沿的導航技術,其在沿運河開展的3小時往返旅行中進行了充分展示,且期間并未發生任何事故。
現在,MIT團隊又拿出了4米(13英尺)的Roboat III號,特點是能夠搭載5名乘客。導航系統基于去年,包含了激光雷達(LiDAR)、GPS定位、以及用于360°全景識別的一套攝像頭。
為順利引導Roboat III從A點移動到B點,傳感器會收集障礙物和潛在碰撞的數據,然后控制算法能夠向推進器發出避障指令。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兼CSAIL主任Daniela Rus 表示:
“我們現已在感知、導航和控制系統方面達成更高的精度和魯棒性,并且引入了一些新功能。比如用于鎖定的接近模式和改進的動態定位,以便船只能夠在現實水域中自主航行”。
據悉,Roboat III號具有強適應性的船體,能夠按需更換頂層甲板。更棒的是,Roboat的控制系統,還能夠適應乘船旅客的人數變化,比如將五個座位換成貨倉、或改為浮動平臺的甲板。
DUSP首席研究科學家兼項目領隊Fabio Duarte表示由于Roboat能過24/7全天候執行任務,且無需船長駐扎在船上,因而能夠對城市交通運輸產生巨大的價值。
新消息是,MIT團隊已在阿姆斯特丹部署了兩艘全尺寸Roboat,且現正專注于相關技術的公開實驗。
(原標題:MIT團隊在阿姆斯特丹運河部署首艘全尺寸自動駕駛船)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