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名氣,擁有沙特阿拉伯護照的索菲亞無疑是機器人界的頂流;要論“志向”,普羅莫博特和松田達人這“兩位”可是不遑多讓。
普羅莫博特是來自俄羅斯的一款商用服務機器人,由彼爾姆機器人公司開發。近日,普羅莫博特和助手一起來到了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選舉委員會,聲稱要申請參與立法會議代表選舉,并且還承諾要建造一座地鐵和一座新橋。
松田達人則是來自日本,這款機器人已經有兩次競選市長的經歷,其宣言為“為每個人提供公平、平等的機會”。
當然,普羅莫博特和松田達人并非是全球唯二想要“從政”的機器人。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又一次快速發展,在機器算法、語音交互、深度學習等領域取得了新突破,越來越多地智能機器人出現在金融、交通、醫療、政務等場景中,一些機器人要“從政參政”的新聞不時曝出。
那么,機器人適合“從政”嗎?在政務領域,機器人究竟能夠做些什么,未來可以走到哪一步呢?
要想“當官”還為時過早
目前,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已經得到極大提升,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工作,主要是危險性的、重復性、娛樂性、精細化、專業化的工作,體現出廣泛而顯著的應用優勢。但是,無論是競選市長也好、參選議員或者其他政府職位也好,對于現下的機器人來說,依然不太現實。
一方面,不管是政務官還是事務官,都需要面臨復雜的日常工作,特別是政務官,不僅要統籌各項事宜,提出施政理念和規劃,還要經常參與交際活動等,這些都是機器人無法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智能機器人其實還不夠智能,遠未達到人類同等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
另一方面,鑒于機器人絕大部分并無實際公民身份,也無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其只是開發者控制下的商業產品,所體現的是開發者或擁有著的意志。因此,從法律角度、現實角度而言,機器人要想“從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絕對沒有那么簡單。
在政務領域能做的也不少
雖然要想“當官”還為時尚早,但如若樹立正確的“職業定位”,實際上機器人在政務領域能做的已然不少。近些年來,已經有不少政府單位都引進了機器人,以推進智慧政務的發展和落地。
具體來看,機器人可充分發揮語音交互優勢,利用龐大的海量數據優勢,來解答民眾在政務服務過程中的許多問題;而以“跑腿”為優勢的機器人,則可以幫忙送文件、送快遞、送報紙、送物品等,釋放部分公務員在這方面的時間、精力投入,去做一些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工作。
就疫情環境下來說,機器人也是打造智慧政務、無接觸服務的重要幫手。機器人不僅可以協助進行測溫管理、排隊管理、人臉識別、掛取號、健康碼驗證、場所消殺等安全防疫工作,還能提供更多便民服務,既保障了民眾安全健康,又解放了許多政務人員,可以去從事更緊迫的防疫任務。
未來能夠走到哪一步呢?
當前,機器人在政務領域的角色主要是“助手”,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完成一些簡單的、特殊的政務工作。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將得到持續提升,自主決策能力和實際行動能力都將迎來不斷升級。屆時,機器人在政務領域能做的會越來越多。
在這一背景下,機器人成為正式的公務員并非沒有可能。受人口老齡化、科技普及化的影響,不少國家都在大力推動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許多崗位都陸續被替代。無論是通過替代,還是通過新設職位,機器人在政務領域的“上崗”都會越來越常見。因此,出現特定的機器人公務員,甚至是“機器人官員”都可以期待。
當然,完善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是必要前提。不受制約或是“不守規矩”的機器人,想來不會得到民眾的認可和支持,也不應該獲得“從政”的機會,這是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