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管理,運動手表等可穿戴裝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常用的物品。而對健康監測裝備便攜性的追求,也讓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向著更輕薄對日常生活影響更小的方向發展,其中的代表就是包括電子皮膚、電子紋身等在內的柔性穿戴電子技術。柔性穿戴電子技術不僅能夠實時監測用戶的生理參數,還能夠滿足健康與醫療監測所需的高精度傳感需求。
實時監測的需求不止健康監測才有,在生命科學領域還有很多研究需要進行持續監測,那么柔性穿戴電子技術能不能應用于其他研究呢?近日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的一項研究成果將柔性穿戴電子技術應用于草本植物莖流的非入侵式持續監測,相關研究刊登于《先進科學》。
植物的莖流與動物的血液相似,都是水分、養分以及信號分子運輸的載體。不過植物沒有心臟,莖流上升的動力是由植物蒸騰作用以及滲透勢等內外部壓力共同形成的。長期實時監測莖流對于研究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信號傳遞、水養分分配等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前常用的莖流監測設備是探針式的莖流計,使用時需要將探針插入植物莖干內,會對植物造成侵入傷害,無法在自然生長條件下對莖流進行長期監測。而且相對草本植物的莖來說,莖流計的體積過大,在草本植物的莖流監測中使用不便。雖然市場上也有部分利用非入侵原理監測莖流的設備,但是體積依然很大。如何在長時間監測莖流的同時不對植物的生理狀態造成影響,是莖流監測設備主要的研究方向。
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芯片級的微納加工工藝解決了這一難題。采用微納加工工藝涉及傳感器極大減小了傳感器的體積。團隊研發的莖流傳感器厚度僅0.01毫米,重0.24克,并且與常規莖流計需要將探針插入樹干中檢測不同,這款傳感器只需要貼在莖稈表面就可以監測植物體內的莖流。
為了減少貼在植物表面的傳感器對植物生理造成的負面影響,研究團隊通過特殊設計使傳感器不會阻擋水、氧氣、二氧化碳以及光線的穿透,保證即使傳感器長期附著在植物表面也不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生理狀況。
利用這一傳感器,研究團隊首次發現西瓜果實的生長時間主要在夜間,而不是通常認為的與光合作用同期的白天,顛覆了人們對于果實生長的傳統認識。研究團隊認為,這一技術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基于對莖流的長期監測,人們可以更加了解植物體內水分與養分的運輸過程,從而推動栽培技術以及育種技術的發展,幫助干旱地區的農業生產。
后記:目前柔性可穿戴技術雖然在健康與醫療監測方面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始終沒有廣泛應用于市場的產品。在植物莖流監測中的應用是柔性可穿戴技術新的應用方向。莖流?監測相較于人體生理參數的監測更為簡單,也許上述這款傳感器將在健康監測設備之前成為廣泛應用的柔性可穿戴設備。從這一傳感器的研制過程中,健康醫療監測領域柔性可穿戴電子產品的研發也許也能收獲更多的經驗。
(原標題:植物也用上了柔性穿戴技術?電子皮膚打開種植新世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email protected]。